对于普通人,奢侈品本来就是乌托邦'只存在于意淫中。而经济危机的突袭,却好似怪力乱神,将事实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若是'寒冬',也是卖家的'寒冬',之于原先对奢侈品只能垂涎的那撮人,它却阴错阳差地成就了他们的'春天'。至少表面上看来貌似如此。
谁料想,股市里'抄底扫货'的壮观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趾高气昂的精品店里?摆在陈列架上的不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 Basic Line,其中居然也穿插着IT bag这样的尤物。如果说,它们在'20% Sale'的时候态度还不够诚恳,那么当它只有一双高跟鞋那么廉价的时候,恐怕再有定力的人也扛不住这巨大的诱惑了。可事实上,打折这回事从来都是双刃剑,谁在抄谁的底尚未可知。
能够被称为奢侈品的品牌,想必肯定属于非生活必需品,更多代表了地位和财富。尽管大家明白,奢侈品等于高利润,但毕竟最终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拥有者人数不多才是让人们觉得它们物有所值的根本所在。
于是规律被打破,事情就会变成另一番模样。平时高高在上的品牌们,一方面仍旧保持着高傲,顶级系列里的产品各个都是'卖一个吃半年'的强势;而另一方面,一些在价格上极富亲和力的'拉票'系列也大张旗鼓地出炉,对原本不屑一顾的顾客抛起了媚眼。这不禁开始令人疑虑,当伦敦街头随便一个有工作的女孩都能拎出三五个'Burberry'的时候(即便那并不是由鳄鱼皮制成的上等货),维多利亚这样的客人岂不是如鲠在喉?谁敢说Logo仅仅就是一串满载荣耀的字母或数字?它不单是一件产品身价的佐证,更是横亘在贫富间那条巨大的鸿沟,一旦这条鸿沟消失,那么奢侈品恐怕将失去它全部的意义。而现在,低迷的经济恰恰成了填平这道鸿沟的'帮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