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是烈士,忽而是叛徒,历史有时就是这样作弄人。去了的人哪里知道,活着的后人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对评价前辈们的功过,同样是受着'是与非'这样的折磨,知道历史真相的人往往碍于某种原因,不明真相的人们一般都是人云亦云。有这样一条脉络:上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瞿秋白在大革命初期犯了左倾盲动路线错误,五十年代,毛泽东在为《瞿秋白》文集题词时高度赞扬了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而文革期间又被定为'叛徒',墓地被毁,不敢想象,假使瞿秋白活着,文革期间也难逃厄运,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没能幸免,不仅如此,瞿秋白去世后,他的妻子杨之华也是几次被审查,文革期间又被长期关押,1973年去世,没能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没能看到为她和他的丈夫平反的那一天,也是人间的一大遗憾。
有些话确实是多余的,可有些人却非要说出来才痛快,全不管今后会因此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认为可以一吐为快的话,到了若干年后也许就是引以为戒和悔之晚矣的教训,古人早有祸从口出,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在那个高度敏感的环境里,言多必有语失,拽来拽去的反而适得其反,留下来的那些令人费解的文字和自认为是坦率的语言,对于某些人来讲,正好是个把柄,对于说者来讲,有时过于坦率也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