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是国学大师,但《阅世心语》一书,他一开篇就讲起了哲学。季老的作品读起来平民化气息化十足,他就是从普通人的身份、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谈对人生、对社会和对国学的一些思考,平易近人,不装腔作势,是难得的平和。因而,我想他的作品可称之为平民哲学。他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有几句话非常中听,就是我等皆为老百姓,最烦人家一讲人生就搬出哲学家那一套,我们不是哲学家,也不想做哲学家,也不懂哲学家,要讲就来点实际的、通俗的。这真是一语中的,现在有多少所谓的大家,不正是用季老批评的这一套糊弄我们吗?
季老是国学大师,因而,他的哲学观明显带有中国传统色彩,最为核心的是对'天人合一'的推崇。他以'西方不亮东方亮'来描述对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乐观,认为近几百年来西方哲学的改造世界思想影响下,人类得到了渴求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大自然正在加倍惩罚我们,推进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优势所在,也是世界目前的现实选择。
季老的哲学思想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生命的恬然处之。他最喜欢的是陶渊明的诗句'纵化大浪中,不喜也不惧',充满了对人生生死大事的豁达和开朗,以最自然的方式散步在人生的旅途之上。
季老的书也给我们介绍了国学的许多常识:西方传教士翻译中国的传统典籍到西方,本意是这里的思想更适合教义的普及,但不曾想这些中国的传统典籍却深刻的影响了西方的哲学,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社会学与歌德等文学家无不受到影响;中国的国学完全可以在东西方文化的加快交流中不断传播,但鸦片战争的一败再败让中国的国学遭受了历史性的耻辱,从此被西方鞭挞或排斥。
季老指出,要重视杂志的阅读,因为杂志中一些篇章往往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和新发现。我感觉自己的阅读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就是对杂志不够重视,今后应该注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