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 20岁的青年郭路生在红卫兵运动后期无比痛楚地感到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无耻的践踏和卑鄙的玩耍。他率先对既有秩序和价值进行了怀疑和批判: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苦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郭路生《相信未来》)
'谢冕对此评价说:'我们在《相信未来》这首充满理想和信念的诗中,可惊地接触到在当时来说是完全奇异的陌生的意象:蜘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余烟的叹息、凝霜的枯藤、腐烂的皮肉'正是在这样一片近于绝望的坠落中,升起了动人心旌的关于未来的坚定命题。单从这些意象的提炼和构筑来看,郭路生(即'食指')在'文革'废墟中所进行的诗意寻觅,是充满创造性的。一代探索诗的现代性的人们,从这位先行者那里,得到了表达充分复杂和矛盾的精神世界的最初的启示。'
'在当时形势下,'文革地下知青诗歌'创作者郭路生们不可能有意识地和正统的主流诗歌进行抗衡,昨天,他们还在激情澎湃地朗诵着那些被政治信条硬撑起的大气磅礴的阶梯诗。 '文革'热闹过后,他们的心灵感到了极度空虚,他们在文化沙漠中开始了痛苦的怀疑,苦苦地进行良心上的扪心自问,不懈地进行心灵上的疯狂寻觅,囫囵吞枣式地大量阅读了《被背叛了的革命》(列夫'托洛茨基)、《斯大林时代》(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红与黑》、《怎么办》这类书籍,创作出了和当时主流思想截然相反的诗歌,成了思想解放和诗歌艺术创新的先行探路者。无意中他们的诗歌告别了歌颂和说教,抛弃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大气磅礴的阶梯式的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套路。敢于讲真话并使用了象征、隐喻等影射、暗示的表达方式,对极权政治、个人崇拜及其肆无忌惮的人性践踏进行了控诉和批判,并毫不动摇地要重新唤醒对现实失望的人们拥抱未来的信念和热忱。
'他们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社会中、尤其在知青中广泛流传,为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民中深入开展,使人们冲破僵化的固有思维模式,追求实事求是、勇于讲真话,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启蒙作用。手抄诗歌在'地下'传诵,思想解放的启蒙种子也在冰冻的土层中慢慢生根、发芽,等待时机随时破土而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