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思想是指导中国崛起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再解读》书评

  许新三著的《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再解读》一书,对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做了历史的、客观地、深入地解读,本书指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源远流长,是在他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趋于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第一层次的内容,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为核心,撬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第二层次的内容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核心,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政策底线:第三层次的内容,以'共同致富'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为核心,初步提出了调节我国贫富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思路、具体措施和主要原则。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应作全面准确的理解,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以后,一直到1992年春天南巡,邓小平曾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就是坚持走全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富裕和贫穷,可以说是当代人类最为感性的一种认识。对此,我们却曾长时间陷入了理性的迷茫。剥削制度被消灭,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们还形而上学地按照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朴素的思维方式,把国人统统排列到穷人和富人、好人和坏人的方阵中。穷人者,好人也;富人者,坏人也。于是乎,人人忌富怕富,谈'富'色变,发展到后来,好像越穷越革命,越穷越社会主义,贫穷成了真理和正义的化身,富裕成了谬误和罪恶的渊薮。加上'一大二公'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了普遍的贫穷和落后。

  邓小平针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没有得到改善的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理论探索。他第三次出来工作后,便立即在社会主义应该贫穷还是应该富裕的这个根本性问题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胆略,进行了划时代的拨乱反正。他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力除迷雾,正本清源,还社会主义以本来面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进而,邓小平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根本原则、最大优越性和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中,邓小平既讲到了生产力问题,又讲到了生产关系问题,而最终用'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了起来,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了起来,把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统一了起来,把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统一了起来,并且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界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包括所有制、分配和思想文化等,其中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这是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

  共同富裕的构想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而且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际上也就是共同富裕的战略,即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正因为共同富裕战略构想对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界定,因而它不仅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之点。

  先富+后富=共富。对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邓小平讲得最多,而又简洁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有条件发展快的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帮助和带动发展慢的地区和个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加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中最具创造性的思想,是对共同富裕的一种规律性认识。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让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新办法'。这个大政策和新办法是以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为着眼点,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前提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严谨而完整的体系。

  这个大政策和新办法,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战略决策。因为,第一,共同富裕只能随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才能逐步实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由于历史、地理、传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实生产力存在着多层次、非均质的特点,物质基础、资金积累、生产条件、劳动资源都不一样。无视这些差别,不利于消灭差别,承认差别,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先发展,先走一步,条件差的创造条件,逐步发展,才能缩小差别,最终消除差别。第三,在我国存在的多种经济成份中,由于生产关系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经营水平和机遇不同,分配方式不同,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自然不会一样。第四,就每一个劳动者来说,人们的智力、体力和技能不同,所处的环境、地区和就业部门、单位不同,再加上家庭人口不同,平均收入和实际富裕程度也不一样。总之,由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所决定的收入分配方式等差别和不同的存在,决定了共同富裕决不可能是同时富裕、齐步走。因此,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便成了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不仅如此,这还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在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构想中,先富是作为共富的条件提出来的,它一开始就被共富目标所规定,尽管先富是共富目标的一部分,但它毕竟不是目标本身。在先富、后富、共富链条上,部分先富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而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后富追赶和超越先富,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所以,先富只有加上后富,最终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先富'两极分化。让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是搞两极分化,不会产生两极分化,也不容许两极分化,这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中坚定不移的原则。

  对先富和两极分化的关系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邓小平无论是对国内的种种疑虑,还是对国外的种种猜测,都给予了毫不含糊的、斩钉截铁的回答。1986年秋,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电视采访时说:'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而且邓小平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两条,就可保证不会导致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路。'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那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基础上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中心课题呢?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设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初步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对先富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先富帮后富,是先富起来的地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先富起来的个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当然,国家必须在政策和法律上保护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的合法利益,不允许随便向他们搞摊派、捐款、赞助,随便吃大户。

  另一个必须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在一部分地区和个人迅速富起来,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并由基本小康型向全面小康型越来越靠近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也确实已经出现了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主要表现是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加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允许的,但差距若过分悬殊长期得不到改变,老是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富,多数地区和多数人富不起来,甚至处于贫困状况,任其发展,势必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民族团结,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那我们就走偏了方向。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应该而且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当前,在这方面我们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使劳动者都能平等拥有劳动的权利、条件和发展的机会,能够都富裕起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集中地体现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为您推荐

《龙门之梦-共同富裕带头人原贵生》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龙门之梦:共同富裕带头人原贵生》虽然是写原贵生等龙门村干部为群众分忧解难,全面推进经济、文化、民生快速发展的事实;然而,却不回避矛盾,敢于揭示现..

《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增订本)》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谷川道雄先生代表之一,中译本由中华书局于2002年出版,引起很大关注。此次新增订数万字,收入本社《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本书原分为四编,收入谷川先生论文十余篇,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作了检讨与反思..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近十年*重要的著作。《说中国》是许倬云先生近年来*重要的著作,撰写期间备受中外学者期待。他持续思索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外延,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变化(becoming)之大潮中,分析中国应如何..

《无悔之路-与不破哲三共同生活》内容简介|作者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创新是由拓展个案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个人 关系 形态,并有助于分析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及产权改制的内在逻辑。亦即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所盛行的下对上依附为主的 主从关系 及其造成的经营困难,是国有中小..

《从参与全球化到打造共同体》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作者以“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下中国对外战略实行重大调整为切入口, 以联动发展与合作共赢、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落脚点, 阐述了..

《人民交通出版社成立60周年纪念丛书:我们共同走过:大事记》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60年间,人民交通出版社从一纸组建公文、一万元启动资金、几个人创业做起,历经曲折、不懈探索、求实创新、追求卓越,时至今日,已发展为数亿元资产、数百名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