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精神》书评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奥运赞助商-海尔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案例:

  '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

  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

  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骄横与张扬永远是企业衰败之源。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案例:

  海尔文化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内,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是一番异常热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万分地迎接一位陌生的老师'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请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张瑞敏先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呈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举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国人。

  教授不断提问,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海尔具有每年增长 80% 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大家认为什么是影响海尔成功的因素?你若是张先生,又如何做出决策?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学员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张瑞敏听着各国硕士生的提问和对海尔文化案例的热烈讨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创业21年、已全面搭建全球本土化框架的海尔,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面对着全球化竞争的新方向,海尔将开始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新一轮升级创新。

  第一个十年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从1984到1995,海尔十年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立志要干出中国最好的冰箱的海尔创业者们,发出了'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心声。

  作为国内最后一家引进冰箱项目的工厂,要想后来居上,必须速度制胜,'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当时全体海尔人一致的工作作风。在这种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推动下,海尔十年创业首战告捷,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1995年,在国内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的海尔,开始聚焦国际市场。以当年海尔工业园落成为标志,海尔二次创业创国际名牌战略宣告启动。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尝试者,创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名牌,成为海尔人此后最执着的追求。具有民族意义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成为海尔人挑战国际名牌的精神底蕴。

  在这一时期,海尔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的价值取向,'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海尔创造比较优势、挑战国际名牌的速度利器,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巨大差距的海尔,以跨越式赶超为动力,义无反顾地冲向国际名牌的目标。

  2005年8月30日,《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名牌,海尔荣登榜首。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海尔排名第四。

  第三个十年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

  全球化的海尔,需要全球化的海尔精神。

  海尔的全球化,需要企业的全球化追求。

  遍布全球的5万海内外海尔员工,海尔创世界顶级品牌的目标,都需要一种全球视野的共享价值。海尔新的企业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应运而生。

  '创造资源'本质上是创新。与国际顶级企业相比,目前的海尔还不具备资源优势,但在创新的旗帜下,海尔可以而且能够创造资源,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美誉全球'就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的更高目标。海尔在全球各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综合美誉,就是海尔世界名牌的根本内涵。

  在这一更高的目标下,'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就成为海尔工作作风的最新表述。'人单合一'是手段,'速决速胜'是目的。每一个SBU都要与市场准确地结合,然后以速度取胜。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企业精神的创新之路,就是海尔的品牌之路。但无论怎样调整,海尔人都自始至终胸怀着一个崇高的指向:创世界顶级品牌!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中国精神传承-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华人企业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系统地评述了加拿大华人企业家对中国精神的传承,并从加拿大华人社会历史变迁及其身份认同的角度论述了他们移民路上的精神根源与内涵,解析了中国精神..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南怀瑾/讲述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没有古代哪有现代,没有父母哪有儿女,没有祖先哪有我们呢,可是我们现在迷了路……我只是一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阜叉化的老头子。《中国文化——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