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祖先,最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这方面的经典著作。
称之为'经书'《道德经》,老子。《庄子》,庄子。
请阅读时批判继承,发扬光大。
其实这两本经书已经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对在心里。
现在阅读,如同见到了老朋友,见到了久违的知音。
古人贵朝闻道而夕死,赶快去读吧。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所以说它的行为差不多符合道的严责。
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老子在自然界中最重视水。水游三种特性,第一是能滋养万物,第二是本能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第三是蓄居流注于人人所厌恶的卑下的地方。有了这三大特性,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了。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办事要求圆满完美,不如停止不干;刀刃捶锻得尖锐锋利,其锋刃不能持久。
一个人内心要知足知止,待人接物要谦逊退让。就以水为例,盛在器皿里,不能够太满,否则就将溢出。再以刀锥等器具为例,能用就行,如果磨得太锐利,锋芒太露,就会折断。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使身体和灵魂结为一体,大概能够做到不相分离了吧?专一精神以达到柔弱状态,大概能够像婴儿一样吧?
老子主张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要像没有欲望的婴孩,无私,无杂念,始终保持自己清静无为的独立情感,追求宁静和谐的理想生活,同时也主张心灵的和谐和感官的愉悦。
第十六章'知常乃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懂得这一不变之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正确对待一切,能够正确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原则,懂得了治国的原则,进而就能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普遍规律,掌握了普遍规律,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这是知晓了'常',也就明了'道',体会大道才能永垂不朽,达到了虚静的境界,避免了危险。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