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周国平-《周国平作品精选》书评
读他的文章,是想要一份静气,展卷时,打开的是难以复归的情怀,一种岁月的回想。
多年前,当我象自己今天的学生一样年轻的时候,是那样痴迷他的文章。
遥远的记忆里,几个暑假里,我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没有人要求我这样,那是自己的选择。就在那时读完了能搜罗到的关于他的所有文字。熟读能成诵。唯一的遗憾是,当时读的是盗版,字印的密密麻麻。正版,我也想要,但太贵,买不起。在那些积极进取的日子里,我没有太多的钱可以用来买书看,想想很感慨,读书人往往买不起太贵的书,有钱人买书很多却不见得用洗礼灵魂。这是一种悲哀。
那些情境如今跟做梦一样,飘渺而无可追回。当时是个小孩子,没有什么复杂的心思,单纯天真很容易崇拜,而且长久的记忆下来,现在才明白,崇拜如此的久远,更多的还是源于文化的追随和景仰。
曾想,这一辈子有饭吃,有书看,人生就足够了。
饭是有的吃,书却不见得天天在看了,心里的静气很不自觉的沦丧了。想到这些每每痛心的厉害。
我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但天天很紧张,夜以继日。从来不用什么奉献之类的言语来标榜自己。想活的真实些,人们为自己的行为附加的意义太多了。教育更是,只是扭曲教育的结果,让所有的大话显得分外的苍白和尖刻。
表面的忙碌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虑与虚空。我找不到灵魂可以诗意栖息的地方,心里变的很复杂,似乎什么都没有想,但脑子里总有很多意念在涌动,我疲惫不堪。失败于忙碌中浅薄的忘却。
终于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忘却网络,可以不去理睬那么多的琐事,安心的捧着书不知疲倦的阅读,心中那么的满足。
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一个终生以哲学研究为志向的学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着哲学家和自己的故事,对尼采的研究,周国平是个专家,那个狂放而又悲惨的灵魂,不知道尼采带给周多少的启示,我只知道,人世很多清苦的事情,他都经历,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走向死亡,那么多日夜里,内心是怎么样的焦虑我们无法体会,只在写给妞妞的书里看见一个父亲的柔情,孩子还是无法挽回的失去了 ,一起失去的还有他心爱的雨儿,我曾经想象,周国平嘴里温柔呼唤的雨儿是个多么幸福的人儿,可她最终也选择离开。没有怨怒,没有憎恨,周说自己可以理解雨儿,尊重和祝福。目光总是和善的向前,世人却看见他身后的孤独。
无爱的人才会孤独,有爱的人不会孤独,他自己的话,或许对,但饯行起来或许不是很容易。
从来不去刻意的写什么东西,对他文字的评价中我没有听到过批评的声音,这在文人相轻的氛围下绝对的难得,从来不为了虚妄而去写作,三年只写了十几篇,没有庞大的数目,却篇篇都是精品,足以为人长久的保存和颂读。
人说少年时贪多,因为血气方刚,中年时务实,因为不再虚妄,老年时务精,因为来日无多,常想,以务实的态度度日,以务精的境界生活,以贪多的追求读书多么幸福。
没有真性情的生活淡而无味,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还有一个可以自主的灵魂,生活就是在今天的否定与明天的企盼中摇摆向前的。
雨夜拥被读经书,人生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