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卫老师评《私塾女孩袁小逸》-《私塾女孩袁小逸》书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3ce4690100g7fr.html



10龄童出书《私塾女孩袁小逸》,强烈推荐给家长和孩子(2010-01-20 09:46:36)

标签:精英教育 教育思考 教育评论 亲子教育 阅读习惯 在家教育 分类:精英教育之人生故事与教育思考



饶有兴致地一口气读完《私塾女孩袁小逸》的书,一个感觉:后生可畏!



10岁孩子焉能为此?10岁时的我,在干什么?别说写书出书,恐怕连这个梦也不敢做吧?我想大多数有文学梦的青年,其文学梦也只能是十三四岁后开始做的。而且很多人仅仅是梦想而已,这10岁的孩子可是把梦想变成了现实的呀!



当然,很多人心里还是会有存疑的,就跟我前年一样。



小逸文笔之好,我是前有耳闻,后有目睹的。前有耳闻,是早在北京时就听说她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当时相当疑惑,其父是当年恢复高考后由初中生自学直读北大研究生的才子,会不会是他替女儿捉刀代做?小小年纪,文章不可能这么好吧?因为有耳听为虚的疑惑,才有了眼见为实的愿望。我决定去嘉兴一趟。



2008年我们夫妻一起去了嘉兴。这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去的。有三个目的:一为了证实或证伪。二为了取经。如果属实的话,成功一定有方法,我们要去取经。当时,我们准备要孩子,在胎教、早教、右脑开发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在早期阅读、早期识字这一块。当然我们欠缺的是育儿的实际经验。所以千里取经,当然希望取到真经。三为了自己孩子将来的发展,必须找一条走得通的成才路。根据我多年对教育的观察,我的判断是体制教育如果不做根本的改革,将是一条死胡同。家长被绑架,孩子被扼杀,社会来买单。整个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形。在我眼里,在家上学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是一条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的精英教育之路。但这只是一种可能,需要检验,毕竟耳听为虚嘛。



在嘉兴,因为给《私塾女孩袁小逸》上过半年多的科学课程(用英语和思维导图的方法),又跟他们家人一起过了平生最难忘的2008春节,对小逸有过近距离的交往和观察,发现原来小逸的文章是他人捉刀的想法非常可笑,说明我自己没有认真品读她的文章。(也许是我有点托大,心里觉得文章虽然好,还不至于好到让我品读的地步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的文笔容易模仿,可是一个人的视角及口吻是难学的,尤其是儿童心理和口吻最难模仿。这也是成人创作儿童文学难出佳作的原因。如果有谁不相信,不妨试着用小孩子的口吻写一则童话,看看有没有难度。或者试着写一篇象袁小逸在〈私塾女孩袁小逸〉一书里写的多篇文章一样把孩子们的世界写得饶有趣味、重要的是孩子们爱看的文章。当然,更能证明小逸的文章并非他人捉刀的作品,是亲眼见到她写,她改。当然我是有相当多的机会见过小逸写文章的。她有个特点,文章99%是在电脑上打出来,也会留下很多版本,可以看到她一步步修改完善的痕迹。需要说明的一点,她的文章,袁老师是每篇必看的,日记除外。其中一些文章,袁老师也会给她指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时间充裕的时候,比如写书的前一段时间,袁老师还专门把她的文章转给我看,让我指出一些不足。袁小逸写文章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灵感来的时候,'下笔'如有神,字打得飞快,很快就完工。拿给我们看时,她显得很自信,也特别希望得到我们的夸奖,尤其是袁老师的。在我眼里,袁老师是吝于表扬的,有时候还会故意压压她的风头。爱出'风头',渴望得到表扬是小逸独特的个性。我一看文章,好呀,文气很连贯呀,用词很传神。这些话就出来了,可不是当面奉承。确实呀,人家当时刚满9岁呀。但同时我也指出一些枝节上的毛病,尤其是错别字太多。这是由于电脑打字打的是拼音,在家上学又缺少了抄生字生词的反复练习。所以书写错误及书写缓慢,是小逸与学校按部就班的孩子相比最大的弱点。但我还是认为这只是枝节上的毛病,因为她有学校孩子身上看不到的勃勃生气,你能感受到她压制不住的求知欲、表现欲。而学校孩子的求知欲、表现欲,你大力激发、拼命鼓励,也无济于事。他们在学习上的热情过早地被榨干了。



读〈私塾女孩袁小逸〉,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学习应该是孩子最愉快的游戏,最热衷的探险。她对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上的自我发现,在书中,俯拾皆是。小逸的口头禅:我猫姐姐天下无敌。有人肯定会认为她是年少轻狂。而我却知道,如果她认为你比她行,她会谦虚地向你学,但她的口头禅不变,还是天下无敌。与其说是她年少轻狂,不如说她把学习完全看作富有挑战性又令人愉悦的游戏。我们讲的学习含义很广,不象体制教育下的老师、家长和孩子理解的那样狭隘。比如学打乒乓球,也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学习。小逸9岁时乒乓球打得一级棒,在我来之前,似乎罕逢对手。我来之后,不但我把她打得没脾气,我还刻意地为她培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JOHNSON。后来,JOHNSON多次打败她,而她信心不减,打乒乓球的热情更高,还专找打得比她好的打,有一股不认输的劲头。



有时候,由于其贪玩,或过于顽皮,其父批评她批评得很厉害,她满面涨红。我们在场,也颇有些担心,她自尊心是否受得了,她那句猫姐姐天下无敌还会不会挂在嘴边。我们还在担心,小猫吐吐舌头,扮个鬼脸,行为收敛,但信心还是慢慢。其实这也是幼儿学习很多技能时一个强劲的优势吧。



看了〈私塾女孩袁小逸〉,你再去看看专为小学生、初中生编的作文选,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生活不一样,感悟不一样,境界不一样。还有在真实性、可读性上,两者肯定大不一样,决不会有千人一面之感。尤其是她去清河中学后,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尚未被体制'驯化'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看我们的教育的。其中对学校的课业、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私塾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不同,读来让人哑然失笑之余,也会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对体制学校这些感观,我想我们从体制内老师的嘴里,学校孩子的笔下是听不到的,看不到的。如果有,也是高度扭曲失真的。



同袁小逸一家相处了8个月的我,作为见证人,敢保证小逸书中所写的生活绝对另类,同样也绝对真实。



这些内容对家长了解孩子心理有帮助,对孩子提高写作有好处。

更重要一点,就我们教育者和今天的教育改革而言,这本书对扩展我们的教育视野、启迪我们的教育思维,有百益而无一害。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中国私塾史》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探讨私塾的发展历程、私塾的各种类型、私塾教育的具体内容与特点、私塾教师与学生, 及近代社会以来私塾所受到的冲击与所做出的应对。 书籍特色 本书突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