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
在20世纪的50多年中。毛泽东,蒋介石都是站在历史峰尖浪口的人物。失败,成功,成功,失败俩者相互交替。演出中国历史上波涛汹涌,迂回曲折的一幕。他们作为成功与失败的代表,在每个中国人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二者各自处于对立的沟谷两岸。但作为领袖人物其心理性格,所受文化熏陶上又异同交互。各自绘出了景色迥异的画卷。在关于中国命运的决战中,众所周知,毛泽东是胜利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能够取得成功,其时代历史客观原因等早已为世人熟知。与此同时,毛与蒋在才智,人际交往,性格差异,文化学养上所突现的景致一样蔚为壮观。
人际世界折射灵魂隐忧
蒋介石的人际世界十分复杂,既有对早年成长有利的师长,又有被他抛弃的妻妾;既有黑帮巨头,又有军阀土匪;既有达官显贵,又有同盟会元老;既有蒋一手提拔的黄埔嫡系,又有江浙祖籍的亲信幕僚;既有保镖鹰犬,又有汉奸败类;既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又有他的政治对手。蒋介石与这些人的关系及交往的目的极不相同。手段各异,方法也是多变的。他早年沦落上海,进入黑社会。但以后对黑帮巨头又利用又控制;他对地方军阀拉打结合,称兄道弟,封官许愿,却又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掀起阵阵血雨腥风;他对亲信幕僚则以是否黄埔出身,江浙祖籍,或是否死心塌地效忠他而划分亲疏委以官职。蒋介石采取了中国紫禁城的方式:疏者位尊而大权旁落,亲者位卑而独揽一切。他虽与中共两度合作,但又于刀光剑影中逐鹿中原,最后败守孤岛。蒋介石的用人手段,以及翻云覆雨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民党内的派系林立,互相倾轧,内争不断。实际上这正是国民党本质与特点的反映,也是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重要的内在因素。
从个人角度分析,蒋介石之所以如此演绎自己的一生,是因为有一种在内心不知不觉的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靠,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嫉怨恨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块随时可能滋生神经质的肥沃土壤。这就形成了蒋介石内心深处的基本焦虑,其根源是对权利,剥削,声望,个人崇拜,成就,野心等怀着神经质的需要。将生活视为一场搏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掌握主动权,一心想超群出众事事成功,以至于功名显赫,千方百计利用他人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并不真爱工作;压抑感情, 不愿为感情而浪费时间。彬彬有礼的外表小隐藏着老谋深算的狠毒,执着而充满焦虑的追逐权利,渴望支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个性,尊严和感情。只关心他人的服从,崇拜强者,蔑视弱者,害怕局面失去控制,害怕自己软弱无力,善于利用他人,评价别人的根据是能否被利用;在金钱方面,讨价还价,以巧妙利用别人为自豪,以传统的或反叛的方式去激起羡慕或赞扬,害怕失去社会地位,将其视为耻辱。他内心安全感的寻求就建立在这样的逻辑上。可以说蒋介石风华绝代的表面光鲜下自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苦衷。性格决定命运。
学养较量
蒋毛二人均受传统文化启蒙滋养,但两人在学养权谋运作时却各有侧重,蒋标榜儒骨子里却宠法,毛推崇法却舞之以儒家传统精华。
蒋介石一代枭雄,从权谋运作来说,不可谓不成功。赴难永丰舰,赶走陈炯民,获得孙中山信任;主政黄埔,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利用党争牟取私利,逼走政治领袖和军事领袖,挥师北伐。主政国民党。他希望臣属能像儒家经典熏陶的士子一样,志虑忠纯,一心向主,他能收服才华横溢,品质端优,以死效忠的陈布雷,使黄埔精英忠心竭智,拼死报效是不难看出其个人魅力和领袖风范的。只是棋逢对手,狭路相逢他不是最成功的那一个。他缺乏民主思想,蔑视民众心口不一,表面高唱伪三民。内心依然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利用翻云覆雨的狡智终至于众叛亲离,究其原因,是因为蒋的铁血统治是以法家思想为主旨的。法家缺少儒家那种行而上的哲学味道。可以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务实的政治家,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家。法家一般不抽象讨论人性善恶问题,而只是关心人性有何具体特征,从现实人性特点出发,制定相应的治民策略。儒家提倡得民心者得天下,法家则把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作为称霸天下的根本。与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一样,蒋介石有点超人的傲气,自认为有高人之行,独知之虑,而民众不过是目光短浅,见识底下的平庸之辈,民众在他们的眼里只不过是驾驭与利用的对象,是可以为己所用的力量与工具。正如美国学者特里尔评价蒋毛:蒋只是一位军人,而毛是一位思想家,对于他来说,枪只是一种工具-----蒋只知道寻求用军事手段来解决共产主义问题,其结果既丢了军队,又丢了中国人民的支持。毛对军队的看法与蒋介石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动员支持了军队。
政治家要经历一种社会力量与另一种社会力量的大规模的,激烈的斗争,以个人绵薄之力纵使再怎么也扭转不了乾坤的。蒋介石轻乎了民心,历史对他就无温情可言。
龙游深水 指点江山
一个政治家一旦具有了必胜的信心和信念就要为之奋斗,但时代变迁,宦海沉浮,政坛角逐,争战浩劫,经济衰败以及世俗偏见,使人可能遭受一次次失败打击。若无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到底,那么所有美好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便会付之东流,已建立的信心和信念便会顷刻间瓦解。意志和毅力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的,感受不到的东西,它通过一个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它体现在顽强性果断性,忍耐性三个方面。
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什么事该忍,什么事不该忍,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在一种情形下,你必须忍-----当你的形势比人弱时,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
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和许多普通革命者一样,曾经遇过挫折,受过打击和排挤,并曾经一度被剥夺了他早红军中的领导权,甚至他的亲友也被连累,受到不公正待遇,许多人被扣上毛派干部的帽子,被批斗撤职,有的被开除党籍,军籍,有的甚至被判刑,杀头。
毛泽东在被党内左倾机会主义排挤时,他既坚持原则,与错误路线进行不懈的斗争,又能坚持原则,与错误路线进行不懈斗争,又能够顾全大局,以革命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胸怀坦荡,不计私仇,注意党内斗争的公正性,坚持真理,以理服人,他善于运用正确的斗争方法。在斗争中求团结,反对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的恶劣做法。毛泽东这种在党内斗争中的正确性和他能伸能屈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因而得到了多数同志的支持和拥护。
这时的毛泽东处境是孤独寂寞的。心情是沉重烦闷的。整日里除了读书看报之外。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做。对于一个不久前还在指挥千军万马,日理万机,紧张惯了的高级领导人而言,被迫离开他的事业,骤然松弛下来,无异于霜打禾苗,是一种折磨。
从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到后来的遵义会议,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身处逆境,工作和人际关系十分艰难,多次遭到无理批判,经受了长时间的被孤立的痛苦折磨。尽管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却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发言权,不让他工作,对于他提出的战略战术原则和土地革命政策,一概进行无理指责,被扣上右倾保守,反对中央等大帽子。把功绩说成罪责,进行残酷斗争。本来是党内同志,却变成对手,这是一种严峻考验。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没有宽广的胸怀,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没有灵活的斗争方法,很难经得住这种考验。不管风浪如何凶狠毛泽东始终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他坚持原则,决不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他顾全大局,遵守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他从来不气馁,不消沉,尽可能多做工作,只要有工作机会就竭尽全力把工作作好。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严谨理智性格所表现出的个人魅力。责任感强,没明辨是非,几乎早年能在所有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他注重思考,对事物的发展始终保持理性的判断,而且是非观念清晰,此类人不易受感情因素干扰,不易激动发怒,不仅平时保持心平气和,而且注重个人内在修养的发展。因此在变乱或大事来临之际,最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自控能力很强,一个性格严谨的人总是力图永远保持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显示出了真正的人格和心力。因为有大胸襟的人不会轻易受情绪所制约。毛泽东正是以这种独特人格魅力团结了一大批志士仁人,等待风云际会,登临绝顶,指点江山。
一个不知道珍惜自己伟大人物和伟大思想的民族,是不会有伟大前途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长久以来不是被当作圣人来歌颂就是被当作奸雄来挞伐。由此形成一套固定僵化的研究模式,他们在多维文化的社会网络中形成的复杂的儒家灵魂与文化心态不见了。两个活人被蒸发成为干巴巴的哲学原理与政治信念的象征符号,任人各取所需地抓住某一面。,某一维或褒或贬,或毁或誉。其实,他们与每个人完全一样:既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有他们的儿女情长;既有他们的踌躇满志,又有他们的失败奋争。
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面对中华大地,他们两个人,一个是一姓枭雄,龙战于野;一个是万众英雄,龙游深水。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