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向救市开炮!
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对外宣布4万亿元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刺激计划,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这一庞大计划以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国内的主流传媒几乎一边倒的为这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鼓掌叫好,当时本人却独独要对救市开炮,高声疾呼,立即停止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因为,救市本身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
然而,一年半之后,全球声势浩大的救市此起彼伏,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再来看以下的现象为什么不像我们当初救市的初衷一样?
为什么奥巴马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反而失业率并没有下降,经济复苏无望、赤字暴增国家濒临破产,美国仍然深陷在衰退的泥淖之中?
为什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1年多之后,中国经济状况只是有惊无险地保持了并无实际意义的GDP增长目标?为什么投资严重过剩屡见不鲜?为什么信贷不断膨胀?为什么进出口仍然低迷?为什么通货膨胀压力巨大?为什么房价疯涨势头难以遏制?'有太多为什么,但是我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得的不是同一种病,但是却无知地使用同一种药方来医治?
在此本人再一次强烈疾呼:中国应该立即停止进一步经济刺激计划,等待时日选择最佳时机再行推出,毕竟政府不能无知地糟践纳税人的钱。
成也凯恩斯败也凯恩斯
让我们一同回顾20世纪至今的几次大萧条,最终的痊愈是因为'救市',是因为战争的刺激,还是因为自由经济的自我恢复。让我们回顾并分析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玄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都在研究应该如何面对并着力解决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无论是美国的和欧盟诸国的救市计划还是中国这次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学理论依据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后一度占据西方政治经济领域主导地位的以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理论将美国带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泥潭居功至伟,但这也为后来西方世界六七十年代的经济严重滞涨埋下了伏笔,凯恩斯理论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而忽视私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展缺乏动力在所难免。
随着1979撒奇尔和1980年里根先后在英美执政,以自由市场体系为主的哈耶克理论取代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英美政治经济的主导地位,减少政府干预激励私人投资的自由市场体系在推动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显著,但在三十年后又出现了新问题,杠杆效应和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使经济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在暴涨后破裂,世界一体化效应又使风险迅速向全球扩散蔓延。当自由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是政府放任对市场缺乏监管造成的,不难又想到曾经'治病救人'的凯恩斯理论。即使凯恩斯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何时何地都绝对正确的政治经济学绝对真理,人们还是把它当做医治各种经济危机的救市良方,无论是治理经济泡沫还是将经济从低迷中拯救出来许多人都对凯恩斯主义寄予厚望,但在笔者看来凯恩斯主义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拯救经济,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疗什么危机都能解救的。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拯救美国
在经济低迷世道,通过经济刺激带动经济起飞走出困境,凯恩斯主义在国内外都有历史成功经验可以遵循借鉴。1929年全球经济爆发之后,1933年美国新当选总统罗斯福利用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推出罗斯福新政,通过制度安排对社会不利群体倾斜以此来动消费和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但是美国以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拜托大萧条的阴影。最近托马斯'伍兹的新作《清算谎言经济学Meltdown: A Free-Market Look at Why the Stock Market Collapsed, the Economy Tanked, and Government Bailouts Will Make Things Worse》一书指出,二战刺激美国经济一说也是十分荒谬的,他认为这种见解'完全建立在消费支出带动经济的谬论之上'。很显然,这个作者更加具有洞察力。当提到罗斯福新政并没有解决萧条问题时,一般的反应都是认为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并没有进行足够的援助,而且如果从私人企业抽取更多的钱用于弥补援助计划的话,繁荣局面就会到来。至今,一些凯恩斯主义者仍试图狡辩说1937~1938年发生的似萧条非萧条的事件,是由于联邦政府做出降低预算赤字的决定以及对公共建筑计划的支出不足造成的。保罗'克鲁格曼说:'拯救当时的经济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是闻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公共建筑项目政策,正是这一政策给予了经济需要的足够的财政刺激。'这种对实际情况的糊涂和可笑的误解应该被揭穿了,因为现在有很多计划都是建立在这种愚蠢的观点之上的,认为只要政府不断支出,继续负债,繁荣就会跟着到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正确吗?失业率在战争期间确实下降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战前29%的劳动力都被拉到了战场上。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希格斯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几篇文章中对战时繁荣的神话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简单来讲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即使在理想的情况下也只是很多不确定值的总和。战争期间的国民收入统计被误导的程度比一般情况下要严重得多。只有通过自由的市场买卖、供求关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价格。按照'救市'的谬论行事的话,只要是支出,不论用在什么方面,都能带来繁荣。这些人告诉我们,萧条时期只要保持自己的钱包空空就对经济有好处,完全不管这是否有悖于常理。
谁在破坏经济生态?奥巴马的救市注定要失败
利用凯恩斯主义治理自由市场所产生的经济泡沫人们同样抱有很大的期望,这也是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和中国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核心问题。在《清算谎言经济学》中这个敢说实话的作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现在的金融危机是不太一样的,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值得拿来比较的相似之处。其一,这两次危机中美联储降息政策带来的通胀信贷繁荣都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资本结构的扭曲。美联储妄图通过通胀挽救繁荣局面强迫银行进行廉价贷款。其二,联邦政府人为支撑价格'在大萧条时期是商品价格和消费价格,现在是资产价格'完全不顾人们的需求和经济状况的要求允许价格下降。其三,卖空行为遭到打击,投机者受到谴责,资金都被用在公共建筑项目和市政投资上。对陷入困境的企业进行紧急贷款援助。
如果我们想重蹈覆辙,或者重演日本过去18年的悲剧,我们就该听从保罗'克鲁格曼的建议,采纳已经造成两次大灾难的援助政策。或者,我们也可以稍微'离经叛道',质疑官方版本的历史以及我们'神圣'的总统,看清这种政策可能延长经济萧条的事实。让我们正视10年萧条的磨难,洗清10年来不断被洗脑的屈辱。
美国必定会陷入危机泥沼若干年。尽管要经历一些不可避免的伤痛,其严重程度应该不亚于1920~1921年的低潮时期的影响,但自由市场必会迅速并有效地带我们走出困境。市场正试图适应资产价格的下滑,顺应自然以便使价格再次上涨;也在努力地适当限制信贷,以减缓债务增长速度。现在有很多不良贷款,一些记录都已从账簿上消失(或者通过止赎,或者通过一些法律手段),银行也没有用新贷款记录将之覆盖,实际上他们没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这些都是好事儿。就算是信用违约互换这个给自由市场带来很多打击的金融证券,也比现在债券市场上证券的表现要好,而且它在2008年的经济和政治骚乱中也显得相对稳定。
但是任何朝正常经济状况努力的再调整以及繁荣的恢复,都能被足够愚蠢的政府政策给拖延或阻止,而且我们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烂建议。对各种公司和机构的援助使得资本从健康的机构流向了非健康机构,破坏了破产后经济正常的再调整程序。奥巴马的税收政策包括提高富裕阶层的税收,降低不富裕阶层的税收(现在10%的顶级高收入人群已经需要缴纳68%的所得税,但奥巴马对此显然还不满意)。这样的税收政策必然会鼓励支出,刺激消费可以对付经济萧条这一迷信又复活了。政府新的'刺激'支出计划提议拨款成百上千亿美元用于援助的做法也源于这一迷信。美国政府的借入和支出政策使我们陷入了危机,奥巴马政府却还妄图用同样的方法走出危机。
1997年韩国'救市'的悲惨教训
以凯恩斯理论拯救经济泡沫,无论是美国的救市计划还是中国此时推出的救市计划,实质就是维持泡沫想方设法不让已经很大的泡沫破裂,或是以一个更大的泡沫代替原来已经很大的泡沫。利用凯恩斯主义治理经济泡沫远不如利用其刺激经济走出经济周期低迷的社会效果明显,也许有过成功的先例,但前提都是经济泡沫较小或是出现在局部领域中,泡沫的风险被整体经济环境中其他较多的健康因素冲淡并消化。我们来看《清算谎言经济学》中所列举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是,97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由于对国内几个大企业超额放贷,韩国在那场危机中经受很大的冲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条件注资借贷580亿美元使韩国渡过了一场经济泡沫劫难,用资金维系并通过大环境消化泡沫在那次是有效的,但那次受危机冲击只是东亚和东南亚某些国家,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环境是健康的。而今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整体巨大的泡沫程度远非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泡沫化所能比的,全世界很难有足够量的资金完全消化泡沫,美国7000亿救市资金改变用途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是面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和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这些钱恐怕是杯水车薪,无法完全弥补金融黑洞。如果是以资金维系泡沫的方式继续实施,外部资金枯竭之时就是更大泡沫重新破裂之始,对整个社会的冲击也将更加惨烈。中国1998年以来启动的一轮经济高速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处于高位,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房贷额度、房产价格,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即使从去年下半年国家紧缩政策实施,各项经济指标有下滑的趋势,仍处于较高水平线上,下滑后的各项经济数据仍然冠绝全球,至少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泡沫化有所减小的前提下仍然很大,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与其说是保增长不如说是保泡沫,泡沫大了无法消化总是危险的,这也是我呼吁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最重要原因。
反观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中国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一出台就得到了国际社会一些著名政要和经济学家的叫好声,皆云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但如果仔细品味这些叫好声,却有一丝丝苦涩的味道。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高度评价,但是这种赞美之词的背后却是,中国刺激经济计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要有大量钢铁需求,中国会因此从巴西持续进口铁矿石,本来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中国的大量需求使价格重新上涨有了充足的理由,在低迷的市道中以较高价格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成为可能。当卢拉夸赞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同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巴西是否在这个时候出台经济刺激计划,除了中国以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以如此之高的成本刺激内需。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只是出台措施救助金融机构,何况还是雷声大雨点小,顶多是在资金相对充裕的国家以向国民发钱的办法刺激内需(如日本),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在此非常时期出台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动内需的国家,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估考虑这4万亿投资的实际风险。
我们应该如何评估现在的中国和世界所处的政治经济大环境,如果类似1933年的美国和1998年中国当时的状况,那么以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和内需的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就是合理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中国和国际现在的金融环境更像1929年危机之初的西方世界而不是1933年经济处于底部萎靡不振的美国,更像1993年上半年经济过热时期的中国而非1998年经历了几年低迷的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时候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时机不对不合时宜。
中国的负责任不是要以戕害自己国民利益为代价的
中国可以做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但如何担负我们的国际责任是有说道的,我们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以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担负了一个地区性大国对东亚和东南亚危机诸国的道义责任,就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而言,那次人民币不贬值是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选择,实现了多赢预期。所谓某一国家担负国际责任,并非是以有可能损害本国利益的举措单方面成全其他国家,而是为了追求共同利益而对其它国家帮扶救助,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深谙此道。如果此时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将高端机械产品卖给中国的日本,对中国大量出口铁矿石的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国,供应中国石油的俄罗斯、委内瑞拉以及其它产油国都可能从中国4万亿建设的豪华盛宴中分得一杯羮而受益,但对中国自己风险却可能远大于收益,自己承担风险让别国受益,这样的大国责任不负也罢。
看看我们的近邻,整体经济实力远比中国强大的日本是如何担负他们应该担负的'国际责任'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中国人民币币值坚挺不贬值的时候,日元对美元汇率却从100:1左右迅速贬值到147:1,没有担负一个经济强国应该担负的国际道义责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日本的做法似乎比97那次好了一些,但也没像中国这样出台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办法,只是保持了日元汇率的坚挺,麻生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额是27万亿日元(合2750亿美元),远比我们资金充足的日本投入却比我们少很多,而且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中国政策所没有的直接向国民补贴,每个四口之家可以得到6万日元的补贴。从政治角度考量,日本多年努力试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需要有一个负责任的高姿态,日元坚挺已经是日本对世界担负的最大责任了。从拉动内需角度来说,日本民众内需大部分消费给了日本国内企业,惠及其它国家的很少。中日两国所面临的国内形势有一点最大的差异,中国近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大量泡沫有待消化,而日本至从1987年本国金融危机之后,其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刺激内需的风险远小于中国,就是这样日本刺激经济所用资金也不及中国的一半。至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时候日本是万万不能出台的,日本经济对外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比中国还大,他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去为国际商品期货市场抬轿子的。
4万亿从哪儿来?
还有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是用于经济刺激计划的4万亿人民币从哪里出?按着中央计划,未来两年经济刺激计划所涉及的总金额为4万亿,其中中央政府出资1.1万亿左右,按每年5500亿的规模,每年3万亿以上的财政收入应该能够负担,即使资金有部分缺口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筹措。那其余3万亿的资金投入又从何来呢?按我们国家政府投资的模式,通常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1:1投资,中央和地方总投资在按1:1的比例争取银行贷款,如果再有民间投资加入,中央投资可以带动1:4或1:5的杠杆投资效应。也就是说,4万亿投资规划是一个总规模,由中央政府带动,地方政府、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甚至还要千方百计的吸引外资。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投资有一种天然的偏好和冲动,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地方利益和小集团利益,在中央首先出台4万亿计划后,各地方政府立刻闻风而动,将4万亿中中央投入的1万多亿当成了唐僧肉,都欲分肥而后快,负责建设审批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前若市,等待极速审批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很多审批无望的项目各地政府早就自行审批自行筹资建设了,有的个别沿海省份计划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万亿了,现在对各省未来两年的投资总额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但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远远超过4万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投资促发展的钱又从何而来,难道就是风传的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中国的现实是地方政府由于房地产低迷而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或暗或显性或隐性地方债务却在连年攀升,还要大幅增加财政支出,维持收支平衡难道只有靠地方发债了吗?如果某地方政府依靠手中的权利搞什么强行摊派地方债券或是某地方政府不堪债务缠身而破产,这样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和群体效应可是恶劣的。我们的经济行为不能不在评估风险之前而为之,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主流媒体或专家在为4万亿叫好的时候从来没有评估过这个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什么实质性风险,这是不正常的。
自由的市场经济应该有其自我恢复的生态
我们必须承认泡沫破裂的过程将是一个痛苦的历程,国人要有过苦日子的可能,但为了纠偏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也为了未来经济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回想托马斯'伍兹在《清算谎言经济学》的观点,竟然与我不谋而合,也令我不得不对这位远在美国的知己由生敬意。如果我们继续刺激经济,保住泡沫维持泡沫甚至继续吹大泡沫,未来的损失有可能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加上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已经到了进退失据的程度,宏观经济无论是紧缩还是扩张都有因为经济结构性失衡所造成的巨大风险,经济机构性的改善才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不启动富有实效的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制度性保障社会不利群体的基本权益改变弱肉强食强者通吃的旧有社会体系架构,中国经济的前景很难让人乐观。我之所以主张暂时实施紧缩性经济政策,是期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紧缩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低谷叠加契合后,在中国再一次启动之时创造一个完善制度性保障的历史新机遇,毕竟在经济启动之初较之经济发展高潮时的制度建设相对较为容易而且成本相对较为低廉的。如果不是为了制度建设,经济紧缩的意义并不大,重新建设经济也难免重蹈过去的经济发展建设的覆辙。只要我们措施得力,能够做到前文所提及的公款用车、吃喝、旅游、豪华衙门、楼堂馆所、无谓浪费全方位整治并精简,并以较小的代价保障民众的最低底线标准,加上中国百姓特有的那种善良、勤劳、隐忍的性格,用1'2年的时间度过本论全球范围内经济调整的难关,未来新一轮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危机中孕育新的机遇是可以期待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