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百姓苦-《北宋帝国危机生存》书评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真实一语道破天机.
然而,能够立地擎天把自己的目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是些什么人呢?
中国古历史,是一段不太典型的历史流程,尽管其中有轴心时代,天汉精神,闲云野鹤,黄钟大吕,天理人欲.末世情怀,凤凰涅磐.黑格尔仍说:中国没有历史.但是,中国却有着最最典型的利益攘夺的过程.
采撷历史的惊鸿略影,我们可以看见中国老百姓在历史中如何实现他们那可悲可叹可怜可气的利益,中国历史经历了可圈可点的多次变法,每一次或多或少会给朝堂到来些微震撼.大宋王朝,上承盛唐,下启乾元,就如同一个人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宋的子民们学人们也在此时将传统文化推向了最高峰.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战胜了宗教迷狂.理学家把天人合一的本质归结为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人道与天道的和一.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仁'不仅仅是人之必然,而且也是宇宙必然,理学家自觉的把个体生命的意义纳入到人类整体命运的视野中考察.远远高出了释道二教的关怀精神.士阶层的认识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那么就在统治者与百姓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乐于兴邦治国,为民请命的士,勇担天下大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处奔波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以及为此勇于献身的精神却具有一种感人的悲剧意义.
范仲淹,王安石大刀阔斧在变法的路上行进.
范仲淹令后世叹服于他的为人为文.他来自民间,更清楚民间疾苦.于是,在庆历年间,雄心万丈的他,扯开了'庆历新政'的大旗.结果,改革未果.他却被政治流放到铁马秋风大散关,让文臣去抗敌前线.这是宋的特色,皇帝和他的宠物居心叵测,抗击西夏,将他疏离朝廷,倘若督战不利,再借刀杀人,以绝后患.奴才们永远都不惮用最卑鄙无耻的手段来对付正义之士.
王安石,更是名垂千古,被尊为改革家,政治家.熙宁变法永远确立了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对宋朝冗兵冗员冗费,积贫积弱积愚的现状,性格刚正不阿的他铆足了劲,生死以之的去捍卫倾斜的金字塔.
综观范王变法,细细分析当时的环境,皇权至上.贵族豪强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利益集团.因袭旧制,他们的权位荣禄是世袭的,这就确保社会上层永远守卫在皇帝身边,膜拜着皇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条利益的绳索将他们牢牢捆绑在一起.
士呢?一群维护上层统治工具.同时他们也有着对自己权利的所在.烈士殉名,贪夫殉利.冷静思辩就是这么无情残酷.他们活着总想有一分激动,一分热情.然而将他们所有的激动热情无情剥去外衣,剩下的就只是赤裸裸的名与利.哪怕皓首穷经,哪怕生死以之.因为一旦停止思索,必将招致更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的生命无意义,不是流于无聊,便是转于卑鄙.头顶峨冠,他们不甘心永堕沉沦.于是他们也就攀着一条绳索拉扯着与上层的关系,因为他们很清楚,在利益主体的纵向对比中,谁更有利于实现他们的利益.
因为利益的翘板两边,力量是不对等的,上层是一个有着坚强核心的集团,而下层百姓呢?
他们接受的怎样的教化!为了使他们在利益争夺中处于劣势,上层早就给他们制定了对策: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小环境里的短兵相接琐屑利益之争,上层有意分化.百姓永远百心,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去制横朝廷,要求自己的权利.
对比之下,一旦封建王朝积重难返,民怨沸腾时,上顶黄天,下承黔首的士便会在镇压与怀柔中选择轻者-----变法来缓和矛盾----实质却是为了维护上层的利益.这种利益不具有排他性,百姓也能暂时减轻负担,但这是统治者施舍给他们的,他们从来就没有要求自己权利的意识.何况,变法者初衷也并不见得在人民身上,他们关心的是权术的正常运做,而不是真正关怀人及人的精神.帝王口口声声: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只因为民是造成国家的材料;哪怕对民一丁点的精神教化,那也往往仅限于道德,而这也是为了社会功利.在标榜人文关怀的宋朝,人依旧没有被视为有独立价值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那么多变法革新终归沉寂的原因.急功近利的上层集团,一旦达到自我目的,立即会抛弃为其呕心沥血的革新者.百姓也不能借着变法在底下孕育力量,喷薄而出.哪怕是阻挡历史也罢,哪怕是后世指点评论也罢,那不过是后来的事.担当身前事,何几身后评,当政者短视的近期效益,使中国在创造辉煌封建文明时,人文之光冥冥欲灭.
这也无怪乎中国的士,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像西方圣哲那样开创一个又一个宗派,关注终极意义上的人.他们的头从出生就被箍了一道锁,再怎么看也看不到皇权以外的东西.
几千年历史,一代代变法,换汤不换药,在旧体制下敲敲打打,终不过是撞着旧王朝的晚钟罢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至今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真实一语道破天机.
然而,能够立地擎天把自己的目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是些什么人呢?
中国古历史,是一段不太典型的历史流程,尽管其中有轴心时代,天汉精神,闲云野鹤,黄钟大吕,天理人欲.末世情怀,凤凰涅磐.黑格尔仍说:中国没有历史.但是,中国却有着最最典型的利益攘夺的过程.
采撷历史的惊鸿略影,我们可以看见中国老百姓在历史中如何实现他们那可悲可叹可怜可气的利益,中国历史经历了可圈可点的多次变法,每一次或多或少会给朝堂到来些微震撼.大宋王朝,上承盛唐,下启乾元,就如同一个人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宋的子民们学人们也在此时将传统文化推向了最高峰.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战胜了宗教迷狂.理学家把天人合一的本质归结为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人道与天道的和一.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仁'不仅仅是人之必然,而且也是宇宙必然,理学家自觉的把个体生命的意义纳入到人类整体命运的视野中考察.远远高出了释道二教的关怀精神.士阶层的认识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那么就在统治者与百姓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乐于兴邦治国,为民请命的士,勇担天下大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处奔波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以及为此勇于献身的精神却具有一种感人的悲剧意义.
范仲淹,王安石大刀阔斧在变法的路上行进.
范仲淹令后世叹服于他的为人为文.他来自民间,更清楚民间疾苦.于是,在庆历年间,雄心万丈的他,扯开了'庆历新政'的大旗.结果,改革未果.他却被政治流放到铁马秋风大散关,让文臣去抗敌前线.这是宋的特色,皇帝和他的宠物居心叵测,抗击西夏,将他疏离朝廷,倘若督战不利,再借刀杀人,以绝后患.奴才们永远都不惮用最卑鄙无耻的手段来对付正义之士.
王安石,更是名垂千古,被尊为改革家,政治家.熙宁变法永远确立了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对宋朝冗兵冗员冗费,积贫积弱积愚的现状,性格刚正不阿的他铆足了劲,生死以之的去捍卫倾斜的金字塔.
综观范王变法,细细分析当时的环境,皇权至上.贵族豪强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利益集团.因袭旧制,他们的权位荣禄是世袭的,这就确保社会上层永远守卫在皇帝身边,膜拜着皇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条利益的绳索将他们牢牢捆绑在一起.
士呢?一群维护上层统治工具.同时他们也有着对自己权利的所在.烈士殉名,贪夫殉利.冷静思辩就是这么无情残酷.他们活着总想有一分激动,一分热情.然而将他们所有的激动热情无情剥去外衣,剩下的就只是赤裸裸的名与利.哪怕皓首穷经,哪怕生死以之.因为一旦停止思索,必将招致更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的生命无意义,不是流于无聊,便是转于卑鄙.头顶峨冠,他们不甘心永堕沉沦.于是他们也就攀着一条绳索拉扯着与上层的关系,因为他们很清楚,在利益主体的纵向对比中,谁更有利于实现他们的利益.
因为利益的翘板两边,力量是不对等的,上层是一个有着坚强核心的集团,而下层百姓呢?
他们接受的怎样的教化!为了使他们在利益争夺中处于劣势,上层早就给他们制定了对策: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小环境里的短兵相接琐屑利益之争,上层有意分化.百姓永远百心,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去制横朝廷,要求自己的权利.
对比之下,一旦封建王朝积重难返,民怨沸腾时,上顶黄天,下承黔首的士便会在镇压与怀柔中选择轻者-----变法来缓和矛盾----实质却是为了维护上层的利益.这种利益不具有排他性,百姓也能暂时减轻负担,但这是统治者施舍给他们的,他们从来就没有要求自己权利的意识.何况,变法者初衷也并不见得在人民身上,他们关心的是权术的正常运做,而不是真正关怀人及人的精神.帝王口口声声: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只因为民是造成国家的材料;哪怕对民一丁点的精神教化,那也往往仅限于道德,而这也是为了社会功利.在标榜人文关怀的宋朝,人依旧没有被视为有独立价值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那么多变法革新终归沉寂的原因.急功近利的上层集团,一旦达到自我目的,立即会抛弃为其呕心沥血的革新者.百姓也不能借着变法在底下孕育力量,喷薄而出.哪怕是阻挡历史也罢,哪怕是后世指点评论也罢,那不过是后来的事.担当身前事,何几身后评,当政者短视的近期效益,使中国在创造辉煌封建文明时,人文之光冥冥欲灭.
这也无怪乎中国的士,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像西方圣哲那样开创一个又一个宗派,关注终极意义上的人.他们的头从出生就被箍了一道锁,再怎么看也看不到皇权以外的东西.
几千年历史,一代代变法,换汤不换药,在旧体制下敲敲打打,终不过是撞着旧王朝的晚钟罢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至今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