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帝国1-《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书评

'热血帝国

大秦帝国是中国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这是孙皓辉教授写在《大秦帝国》序言中的句子。

孙教授是值得钦佩的,在纷杂而浮躁的世态下,能保持知识分子的本真,以严谨的态度,一腔的热血,长久的坚持坐冷板凳,不为名利,就因为生为老秦人的那份荣耀和自豪,毅然决然的埋头书斋,8年时间,殚精竭虑的书写长久被扭曲和一笔带过的大秦历史,以一人之力,证千年曲解,这样的精神,才是知识分子该有的匡扶正义,书写历史的真正气魄。其中艰辛不为人知,只是看到浩浩长卷的时候,自有有心人暗自叹服。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发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剧烈变化的时代,是历史的大转型时代,青铜文明想铁器文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专制国体的转型,秦帝国的起承转合就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开始。

那个时代是最具生命力的时代,弱肉强食,为了谋求生存和壮大,各个国家都在拼争。大争之世,残酷无情,邦国的版图瞬息万变,旧制度崩溃,旧文化被破坏,百家争鸣,对人才的争夺赤裸裸白热化。名师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文敏所有的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多有领域,都在大争之世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于国家命运联系的最紧密,创造了各种企及,涌现出最多的伟人。浩瀚无比,后世无法企及,也永远再没有攀登上那样的高度。后世更多的是,是对那个时代的诠释和重复。

孙教授的书中,从黑色裂便开始,也就是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写到最后亡秦。

最后的结局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秦孝公的时代最是第一次最清晰最深刻的从这本书中浮现。

坊间的传说永远是是断章取义的,史学家的文笔年代久远,不是人人都耐得下性子去钻研古籍的,说大秦帝国填补了历史的黑洞,一点都不不为过。

在这部浩大的书中,我最钟爱的也是秦孝公商鞅变法的这一部。百看不厌,深深为其中的任务折服。

秦孝公,秦献公在一身殚精竭虑,苦心敬意之后,将一个积贫积弱的秦国留给了自己的二儿子,嬴渠梁,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这个年轻的君主,日夜操持政事,心无杂念,只为了振兴秦国,像是当今豪强割据的商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为了营造一个崭新的国家耗费了一生的精力。他和商鞅,更像是命运的双生子。谁离开谁,都注定不会有后来的秦帝国。后世也再没有出现过,君臣同时称君的时代。秦孝公的胸怀,胆略,智谋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商鞅,纯粹无比的知识分子,一辈子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存在,很长的时间,在很多人的眼里,商鞅最后被车裂,是一种悲剧,是用来鞭挞继任统治者的残暴无情,昏聩无能。孙教授却用自己的心去体贴隔了很多很多世的商鞅,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最后商鞅笑着回看江山,与心爱的人一起共同赴死,无怨无悔。当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终完成自己的伟大理想,生死对他们来说,只是迟早的结局,生而无憾,死而无怨。惟其如此,才更显商君的风骨。有明主做知己,两个人共同完成旷古大业,是秦帝国的幸运,也是秦孝公和商君的幸运。后世多少变化,每每惨败收场,就是没有再出现这样琴瑟相合的坚贞。

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两个近乎完美的男性形象,使得人不得不对那个时代充满英雄主义的幻想。

同样,孙教授也没有忘记给那段铁血的历史加上浪漫的章节。

白雪,一个典型的凤凰女,魏国丞相白圭的独女,也是继承庞大商业帝国的女子,偏偏这样的女孩子,生者男儿的胸襟,她与商鞅的相知相恋,完美的叫人感动。为了成就心爱的人,独居山中,劝说商鞅迎娶秦国公主荧玉。一句: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让商鞅动容。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用在白雪身上太过贴切。生前一直遥遥思念,死时却可以一同上路。有这样的结局,我们几乎可以不去追究是真是假,而且发自内心,更加希望真的是那样,才能完满那样纠葛伟大的爱情。

整部书,不仅仅这几个人物形象光辉伟大,涉及的人物有名有姓的就不下百人,一起使得书饱满而大气。

见贤思齐,大公无私,向秦孝公极力推荐商鞅的景监,豪爽大气痴情的荧玉,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甘龙,少时顽劣大器晚成的赢驷,私心极重狭隘短浅的赢迁,忠勇冲动好斗的子岸,各具特色,还原历史,有血有肉,看的人热血澎湃。

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孙教授写大秦帝国的初衷,在书中写的很清楚。正当国家振兴之际,我们需要的是找回那个时代的勇气和创造力。

历史正值春秋战国的时候,东方有秦国,西方有罗马,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两个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大秦帝国大一统政权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罗马帝国却持续了几百年。秦帝国虽然二世而亡,但却创立了一整套国家体制和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绵延后世,止于清末。罗马却于数百年之后成为碎片,文明散落,没有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但两个曾经伟大帝国的比较并未就此结束,秦帝国的体系一直被沿袭下来,亘古未变。欧洲社会却在阴霾重重的中世纪后期,终手持找到古罗马古希腊的文明的火把,摧毁了黑暗的中世界的城堡,引发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应运而生,开辟历史的新纪元。

世界的重心都为之倾斜,文明,这在里就如同一个人生命的基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爆发出未曾有过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当我们被西方的意识,西方的文化冲击的乱七八糟的时候,何曾想到过,我们的精华去了哪里,被文革的火烧了,被香蕉人摒弃了,被追求经济利益的短视目光忽略了。

但当中国人走着走着,突然就发现,自己失去了目标,这种没有归属感的感觉,更多的是文明和文化的缺失。

这里的缺失,不是文凭的高低,读书的多少,而是整个社会体系所弘扬的文明体系的缺失。

古希腊的灭亡,是面对罗马军团时候文胜胜于质的悲剧,罗马的灭亡,是轻视希腊文明,没有融汇改造创立名族向心力的悲剧,它的无声消解,是质盛于文的必然。

我们生长在优秀的民族,一个民族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烙印,更应该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能够回顾历史,寻找本源的力量,为国家的富强,寻找经济不能提供的强心剂。这才是欣欣然崛起的大国,可以长久绵延的内力。

'

'

'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帝国的启蒙-明朝的历史裂变》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原来的中国并不输在起跑线上,启蒙运动、内阁与君主立宪雏形、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一样不落!明朝是一个自由、宽容、奔放的王朝。这里有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