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了一下自己十几年的上学经历,发现这100条建议几乎含盖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所有问题,包括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教学方法等。后来学习制作模板范例,内容经常涉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虽然对象是家长,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通的,只是教育模式上的不同,教育思想可以相互借鉴,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可以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1.承认个体差异 很多老师和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别人都'你怎么就不能'这就是对差异性的否认。结果是使孩子觉得矮别人一截,认为自己是破罐子于是就破摔。苏的第一条建议就明确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只是我们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说,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智力等八种智力因素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因而学习上的成就也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比如就一道需要推理能力的题来说,一个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得满分是成就,对另一个学生就不一定了。那么什么是绝对的呢?那就是绝对要学生有成就感。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都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和人格的快乐。这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影响家长的观念。
2.阅读的重要性 这100条建议中阐述阅读的意义、方法的还真不少。阅读是通用于全人类的学习方法。课本提供的知识是很概括的,单凭几个事例、做几次题很难使学生理解透彻。那么教师和教材都要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阅读可以激发思维的觉醒,思考越多、越想求知、越想思考,阅读有着课堂学习无法替代的功效,在课堂上我们已经把精华展示给学生了,课外就不应该用大量地仅带有知识要点的教辅书和习题来束缚学生,想一想,从头到尾只让孩子画树干而没树叶,那么画出来的这棵树就如同枯树一般,毫无生命力可言。
3.思考贯穿学习全过程 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检查作业等等过程,都要以学生的脑力劳动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学校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再进一步说,学生的成长环境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家长和老师都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从开始的'因兴趣而思考'变为'自觉地思考'。通过课堂上给每一位学生布置难度适当的任务,通过课外阅读的激发以及实践手段,使学生成为会思考的劳动者。
4.学习与生活结合,与实践结合 第58条建议开篇讲了一个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一个五岁的小孩子跟父母到田野里散步,他被眼前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爸爸讲的有趣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一个月后,甚至一年后,父母惊奇地发现,那些鲜明、生动地细节还在孩子的头脑中闪闪发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吧。可是为什么孩子们上了学后,识记课本上的字词就很困难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上学的年代里,掌握知识的过程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孩子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而学习过程就要回归到充满丰富刺激的大自然和实践活动中去。视、听、触觉、情感记忆的统合才能达到对一种事物的深刻感知,才能使孩子的各种能力之间形成联系,协调发展。另外,学是为了用,多带孩子们到实践中去检验知识,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如果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们会发现,每一样生物都及其的智慧,我们会有无穷的惊奇,我们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只要把他们引到智慧的路口,他们会像骏马一样奔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