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人群,就有了管理,管理变得混乱后,就有了专门研究管理的人,研究管理的人也要糊口,于是发明了管理学。管理学从未停止脚步,因为总会有人制造出新问题。今天每一个人都需要管理,无论你身居高位还是混迹底层,管理已成生存之必要。你要定位自己的角色,注重效率与分工;要时时警惕你的竞争对手,照顾好顾客;要学习各种理论,以了解什么是'组织'。企业管理顾问罗百辉认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在过去的30年里,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适合于自己企业发展,适应于自己管理的模式,下述20个管理关键词将继续成为热点:
1、领导力
领导居于企业的核心地位,各级领导者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所在。领导者的力量包括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在美国通用电气,韦尔奇刚接手时,大刀阔斧的改革,'数一数二'为理念的主导型集中战略,为许多所不理解,当时甚至被称为'魔鬼杰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现在我国一些较为成功的企业,如联想、海尔、万科,也包括象万向集团这样的农民企业,在企业成功的同时,也基本塑造了一个个象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鲁冠球等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形象。在这些企业的内部,经营过程、务虚会议上肯定有许多民主的东西,但在关键的发展战略上、在决定企业那惊险的一跳的过程中,无不是依靠这些优秀的企业家那超人一筹的眼光和力排众议的超常规决策。
当然,发展领导力并不是发展几个高级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中层干部、甚至一些主管,只要是管了人、管了事的人,都有发展领导力的空间,如果每个领导者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我们就能在企业中培养出一个经理者阶层。只要拥有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就拥有了王牌。
2、竞争力
内部竞争可以刺激组织中个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增强整个组织的竞争力。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是僵化的市场,一个没有内部竞争环境的企业不可能对外有竞争力。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体制,让许多原本优秀的青年'十分钟年华老去',成为企业这架机器上的一颗颗没有生机的螺丝钉。计划经济在剥夺人的欲望的同时,也剥夺了人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人,欲望太多不行,容易出事,但没有欲望的人也是非常恐怖的,他就会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力,对于一个企业的员工来说,关键在于对欲望的合理引导。公司内部竞争环境的塑造,需要公司能有一个诚信、开放、公开公平的组织氛围的支持,而这个氛围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体现到员工的内心深处。
3、速度
曾经有一个公司的董事长问他们的中层干部:石头怎样才能在水面上漂起来?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石头是假的,有的说把石头掏空'最后董事长说,小时候打过水漂吧,唯一能让石头漂起来的方法就是加快石头的运行速度。
速度与企业的竞争力成正比。速度哪里来?当然信息技术、渠道改善都可以提高速度,但真正的来源却是一个公司营造的企业文化。
就象李华强总裁所说的,现在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世界,只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世界。谁快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内不断增长的、宠大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冒了出来,红了起来,也有许多企业各领风骚两三年,红了之后迅速走向衰落。这是一个没有大企业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还没有英雄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英雄的时代。城头变幻大王旗,谁快谁就能成功。如果我们能快一点,优化各种流程,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工作机制和管理程序,形成一种以工作为导向,反应快、力量齐的企业文化,我们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4、创新
创新是企业适应变化的必然选择。管理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意义、也值得我们花力气钻研的创新。比如杰克韦尔奇推出的六西格玛,改变了公司的管理体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代社会特别是企业组织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个人进行了一些发明、发现,而是指企业组织能够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流程,优化自己的管理,优化公司资源的配置、优化人才结构。市场不断在变,一个现代公司必须不断优化内部的资源配置。
5、集中
根据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没有集中只有分散,系统就会演变为无序状态。企业没有集中就是一种无序。集中包括战略集中、战术集中、市场集中、品牌集中、文化集中、权力集中等多个方面。罗百辉认为这些集中概括到一点也就是资源的集中。一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集中资源突显竞争优势可能更加重要。
6、诚信
诚信是现在说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诚信是市场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如果诚信基础薄弱,每个人、每个企业在进行交易时都要对对方的资信、实力、信誉等各个方面要作一番来来回回地考证,因此必然增加交易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铸造企业的诚信基础至关重要。在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时候,谁诚信,谁就容易获得交易的机会。要树立企业外在的诚信形象,必须在企业内部先树立一种诚信、开放的信念,树立一种企业正气。公司的理念'人本方正、与时俱进'其实就是要求员工为人方正,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方正二字来源于《汉书。晁错传》,'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这段话体现的正是这种诚信精神。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位员工仔细琢磨。
7、理念
一个企业每个人都很卖力地工作,这个企业是不是就能迅速地发展?不一定。还要看他们是不是劲往一处使,是不是有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企业理念来之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然后又回到日常的企业管理中去。换句话说,你有什么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理念,它很自然地滋生出来,企业所要做的可能只需要稍加提炼、稍加引导就行。而形成的企业理念,对外延伸又成了企业的形象,别人会从你的经营管理中来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企业。比如一个总是在管理上对员工求全责备的企业,它可能会有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但绝对不会产生出'开拓创新'这样的理念,就算你把'创新'在写在墙上、甚至写在员工的脸上都没有用。
企业的定位非常重要,不同的定位会决定企业不同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决定企业完全不同的生存空间。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一个企业家,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一定要告诉他的员工,让员工有心理准备,让员工能充分理解,假如说员工不能理解也可以让他早一点另就高枝。特别是中高层人员,他们对企业目标不同的理解,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
8、利益
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实现股东、员工、客户、社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动态的、积极的利益和谐。伟大的企业家不是孜孜追求个人利益的商人,他们能够为许多人承担责任、创造价值。1908年福特汽车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很快让美国人着迷,市场持续旺销。美国人评价,T型车第一次跨越了阶级与阶层的沟壑,并带动了一个民族生活与文明的滚滚向前。此时,许多人劝福特应该趁机涨价,大捞一把,但福特大发雷霆,他认为他对消费者的许诺是第一位的。福特汽车不但没有涨价,反而降价一半多,持续地向消费者让利。每部车的利润由1909年的220美元降至1914年的99美元,净收入却由300万美元上升至2500万美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9.4%上升至48%.
福特在向消费者让利的同时,也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福特开始改善员工福利,1914年宣布福特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这震惊了全世界,并使福特本人成为神话。优厚的薪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劳动者,1914年福特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29%的员工来自美国,71%的工人来自世界各地。
福特的工资计划不仅使员工受益,还直接带动了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创造了崭新的社会。1923年至1929年的7年间,美国平均工资增长一倍,在20年代构成强大的购买力和生产力,刺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创新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股东、员工、客户、社会达到了和谐的利益统一。
9、穷爸爸,富爸爸
这并非一本管理类的书籍,不过,却向企业家们很好地表述了现金流和负债的关系;这并非一本励志类的书籍,却让很多人从中找到了成长的动力。在21世纪之门打开的时候,'穷爸爸,富爸爸'似乎成了跃入眼帘的第一个管理关键词。
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如何才能达到财务的自由?罗伯特'T.清崎通过讲述他的两位长者'穷爸爸,身为大学教授的生父,富爸爸'善于投资理财的朋友的父亲,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投资理念的截然不同,推翻了'高薪=财务自由'的财富法则。
书中告诉读者要分清资产与负债,从容面对个人财富的变化,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从而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最高境界。这是一本逐步转变中国人传统价值观、金钱观、人生观的书。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价值观重塑的过程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而来。上世纪80年代摆脱所有制的羁绊,到90年代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再到进入21世纪后企业家原罪的讨论。由于中国社会近30年的进步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代,因此,对于企业家们,甚至是普通百姓来说,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变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穷爸爸,富爸爸》只是一个开端,它开创了图书的一个门类,一种表达方式,即是将'做事'与'做人'放到了一个等量齐观、相辅相成的程度来考量。此后,国内有很多管理学书籍事实上都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谈'做事'的方式,这是中国人比较习惯的表达方式。
此前,中国传统的话语情境中,'做人'被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的力量凌驾在一切之上。不过,如何在'做人'观念的指引下将事情做好,把钱赚到,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在哪里,这是本书回答的问题。
21世纪初,当全球化刚刚露出端倪时,《穷爸爸,富爸爸》只是个开端,全新的财富观念在此后10年迅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上,整个社会开始畅快地追求富裕而幸福的生活,再无羞羞答答。
而对于后来那些2000年后,并非被'逼出来'的新晋企业家来说,这部书在他们还初出茅庐时,就指出了发展路径。虽然10年后,很多人质疑其中关于现金流的表述不够详细,关于富人的表述不够确切,不过,这都留待此后无数有关人生规划和成功学的书籍去弥补了。
10、走出去
'走出去'是2001年加入WTO前后最为火爆的关键词。很多人将这一年作为我国'走出去'元年。虽然,中央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是1998年,当时政府的工作更多集中在战略框架搭建和基础政策出台,而真正开始分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从2001年开始,为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都提倡'量力而行',这与2001年起的积极推动态度有很大区别。归根结底,'走出去'是以企业为主体而非国家,对于企业来说,当国家政策的指挥棒指向了海外,那么带来的一连串反应可谓是当年企业界的大事件。
2001年至今,'走出去'比较'引进来'成为更为重要的战略,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是企业进行国际竞争,求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9年来,中国企业逐步学会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农业、纺织、汽车、建筑工程、电信等多个行业开始将发展方向有意识地调向国外。就在第二年,上海汽车斥巨资购入大宇汽车的股份;紧接着,中国网通与亚洲全球电信达成收购协议,成为首家并购海外公司的中国电信企业。此后,包括联想、中海油等均开始对外发起收购。
'走出去'战略将我国对外投资彻底升级,原先,我国企业的对外战略集中在商品输出层次,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自2001年后,进入到第二个层次,即资本输出,主要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或称为境外投资)。
虽然此后国内企业的海外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但对于'走出去'还不到10年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算是成绩斐然,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成为真正举足轻重的大国奠定了基础;同时,海外市场,国际需求,也成为国内企业发展战略中必然考量的因素。
11、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念在中国已经传播十几年,本来已经趋于平淡,但是有两大因素促使其再一次勃然兴起:一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学习型政党问题的强调,势必进一步激起各种'学习型'浪潮;二是中国经济步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企业重焕生机必定更加重视学习。2009年下半年,《第五项修炼》修订版再次畅销,已经说明这一点。
12、裸面学习
'在当下中国,大量学习严重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是戴着某种面具的学习。学习需要一场深刻的革命。彻底摆脱形式主义,这必须是摘下面具直面问题的'裸面学习。' 这段振聋发聩的'裸面宣言'出自中央党校知名学者钟国兴《带着问题学'裸面学习法》一书的封面语。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极为务实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和方法,成为中国学习型组织'升级版'模式。
13、升级才能生存
原本用于电脑的'升级'概念,被扩展到企业和行政管理、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2008、2009两年,'升级才能生存'都成为新浪网、美国《世界经理人》杂志中文网站预测的十大管理关键词的第一个,成为许多领导、企业家和军队领导反复使用的警句。这句话同样出自善于制造新理念的中央党校学者钟国兴的一本书。
14、投资选择
经济复苏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包括股票点数等各种景气指数超常关心。随着经济景气指数的回升,人们更加热衷于投资,于是投资选择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指导投资选择的各种图书会进一步热销。
15、风险预期
刚刚走过金融危机的阴影,人们心有余悸,更加重视投资风险,投资者会重视投资风险预期,因此宏观和微观的风险预期,将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概念。
16、消费安全
至今人们仍然记忆犹新的'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件给了不重视消费者安全的企业严重教训。过去许多企业只重视生产安全而忽视消费过程及其结果的安全。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消费者更加重视安全问题,于是消费安全提上了日程,哪个企业忽视这一点,就可能重走'三鹿'之路。
17、客户沟通
近年'三鹿'为代表的一些企业的败笔在于出现问题之后用谎言掩盖,没有及时终止错误,更没有直面消费者进行及时沟通,承担责任。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如果蔑视消费者,不去和消费者沟通,那么它就会完全失去沟通的机会。
18、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走向趋于乐观,企业社会责任又进一步被提起。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进入到更高层次,也意味着中国一些企业在走向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公民'。
19、双商团队
'团队情商+团队智商'的团队模式,出自马晓晗《高情商团队》一书,成为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团队标准,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可,许多培训机构都以此为培训主题。
20、管理融合
西方式管理之热还没有褪尽,中国式管理又粉墨登场,热闹一番。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中国,单靠西方式管理管不好中国人,单靠中国式管理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两种管理必将会走向融合,东西方管理融合将是2010年之后的大趋势,一些融合模式将会出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