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里,地位至关重要,因而中国历史上因为礼仪的问题也形成不少重大事件。明朝的大礼仪事件就是因为非嫡的皇帝继位后想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一个好的名号而不能,最终引发惨案,被廷杖之刑打死打伤的大臣有多人。而远在此前1000年的北魏时期,也曾发生过一次因礼仪造成的皇帝与大臣之争,双方经过了九大回合的辩论对阵,最后还是没有说服皇上,不过也没有造成什么惨烈后果。
公元490年九月十八日,北魏帝国的太皇太后冯女士去世了,皇上孝文帝拓跋宏一连五天,水米不进,表达哀思,这可吓坏了满朝文武,经过大臣一阵苦劝,终于开始吃饭。紧接着,拓跋宏又不忍将冯太后下葬,又经过王公大臣连番上疏,直到十月九日才下葬。但一切并没有结束,一场关于安葬后的丧服礼仪大争论才开始。
按北魏的传统,安葬入陵后即可脱下丧服,但孝文帝拓跋宏不同意。到了十月十六日,元老拓跋丕等再次抬出北魏的礼仪传统,让皇上赶紧遵守祖制,但孝文帝拓跋宏不仅不同意,反而与尚书游明根、高闾等大臣公开讨论起古今丧礼问题。由于礼乃是儒家的治国之本,所以司马光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重要讨论,全文记录在《资治通鉴》之中。
孝文帝拓跋宏首先发问,古时候丧服制度严格(三年丧服,一年脱丧帽,二年脱麻布外套,两年六个月全部解除丧服),现在才十来天就脱下丧服,违背情理。游明根说现在逝世一月下葬,葬后脱下丧服是冯太后指示。(一回合,皇上没说过)
孝文帝拓跋宏又说,我看两汉时不实行三年丧服的规定主要是担心新皇帝恩德未布,与臣属大义不深,所以要赶快即位。而我都登基十多年了,再不遵守就很可恨。高闾说,西晋的杜预研究过,历来没有天子服三年之丧的,这和汉文帝的认识一致,近代都在遵循,请遵守。(二回合,皇上没说过)
孝文帝拓跋宏又说,我看冯太后的指示,怕是担心我过度悲伤影响朝政,其实我又不是严格遵守古制,在服丧期间不说话,只是继续穿着丧服而已。秘书丞李彪说,东汉时皇帝刘炟小时候是马皇后养大的,最后马皇后去世,刘炟也是十天脱丧服,两个人的美名都没有受影响。孝文帝拓跋宏只好说,我这实在是内心悲痛,大家不要强迫。(三回合,皇上没说过)
高闾又说,皇上不脱丧服,我们臣子们怎么办?孝文帝拓跋宏说,我就是想穿一年的丧服,与古礼一点罢了,你们臣子按亲疏关系规定脱丧服就是了。(四回合,皇上已被说得无话可说了)
高闾又说,西汉的大富豪杨王孙要求死后裸葬、晋朝的皇甫谧死后要求不要棺木,这些惊人的要求子孙们都遵守了,皇上说接受太后的遗令却不遵守。李彪跟着说,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遗愿才是大孝。孝文帝拓跋宏说,前面的例子那是劝戒节俭,我做到了;至于后一个,我宁愿后世挨骂也不能遵守。(五回合,皇上只能是被动应付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大臣们纷纷说,那祭祀大典无论如何不能停。(守丧三年不能祭祀)孝文帝拓跋宏说,祭祀本来就是主管部门的事,我只不过按太皇太后的教导才亲自主持。现在冯太后去世,人神无主,还祭祀什么?(六回合,皇上还不让步)
大臣们又说,古代都是下葬后脱丧服,不一定非三年,汉、曹魏、晋几朝皆如此。孝文帝拓跋宏说,古代下葬后脱丧服恐怕是末世动乱年代的被迫变通之举,那几个朝代的繁荣昌盛难道是因为礼仪简单?现在你们整天在劝我上效尧舜,为啥连魏晋都不让我越过?(七回合,皇上开始强词夺理)
李彪说,现在咱们是政治清明,教化普及,但南北皆有威胁(南有南齐、北有柔然),我们怕有意外。孝文帝拓跋宏说,那过去也有服丧出战的典故,春秋时鲁国国君就着丧服作战,晋襄公也是染黑丧服击败敌人,真的有了大事,直接离开灵柩就可以,何况是脱丧服!怎么能在和平时期胡乱猜想!古代也有脱丧服的,但闭口不言三年,我也能。在穿丧服和不说话中,你们选。(八回合,皇上开始占据主动)
游明根说,那还是穿丧服。元老拓跋丕再次说,本朝的规定,人死后三个月,西方祭善神,北方祭恶神,都穿平时的服装,自开国以来一直如此。孝文帝拓跋宏说,用正义侍奉神,不祭自来,失去仁义祭也无用,这种祭祀早该取消。现在我在丧期,本来不能说话,你们这么逼我,反复辩论,让人哀伤。说罢大哭。于是百官一并大哭,退出。(九回合,皇上完全占据主动)
虽然经过了九个回合的辩论,皇上终于赢了礼仪之争,但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整个过程只能看作是孝文帝即将全面汉化的前奏而已。在中国历史上,孝文帝的汉化赫赫有名,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这一段著名历史。但正如柏杨先生所言,这次汉化选择的是汉文化最腐烂的部分,如穿汉服,在葬礼仪式和门第上纠缠不休,等等。话可能偏激,但历史事实如此,南迁汉化的北魏很快就失去生机并分裂灭亡。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辩论从本质上讲是乏味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