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黛 玉
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了无动人之情了。
'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是'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