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十八大'后刚刚翻译出版的经济史著作,书中呈现了不少大胆突破的观点。(在线阅读《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
'约束英国国王行政权力的《大宪章》签于公元1215年;今天2013年,广大中国读者还在期待只是言论上的'大胆突破'?我们还准备期待到2015年、'纪念《大宪章》签订800周年'时相关言论的'大胆突破'?
'
昨晚在微群里,好友推荐了此书,上网一口气看完连载。联想起我个人18年前在体改委(体制改革委员会)短暂且幼稚的工作经历,也联想到今天仍未完成、甚至倒退的体制改革,心情激愤难平,深夜写下评论,一吐胸中块垒'
'
谁是真正的作者?
'
我猜测本书的第一、甚至唯一作者应当是王宁,而不是科斯。以科斯已愈百岁的年纪,不可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实证研究;
'
大量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概念,一定让多数国外研究者望'文'兴叹;
'
科斯主要的学术兴趣,是交易成本和基于组织的新制度经济学,和本书的主体内容并不太相符。
'
但是,王宁教授的出版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何况是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洋和尚';(二)很多史实距今天不远,本书还存在不少刚刚解冻的'政治敏感词'。'政治敏感词'?
'
个人也猜测,本书讨论的经济改革史的历史时期,与作者王宁的'学术年龄'的成熟期比较吻合。
'
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本书中文版最大的思想贡献和现实意义在于:借诺奖得主之口,明确地否定'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1979年,'主流媒体'已经否定过一次?
'
'虽然香港的大量出版物,多年前就有大量报道'又一件滑稽的事情:如果历史事实都不能公开讨论,那就不只是'一国两制',而是'一国两史'了'制度可以(在一定阶段)不同,历史事实只能是唯一的吧。
'
本书也通过大量的史实的叙述,'不经意地'否定了'改革是由官方主导的'这一说了30多年的命题。'从包产到户、到乡镇企业、再到私营企业,莫不如此。
'
'在这些自下而上的、'自发的'改革中,政府的作用是最后从法律上'肯定'了这些改革的'合法性'。
作者的行文是非常理性和严谨的,严谨到近乎苛刻地对待历史资料。
'
留待后人的努力空间
'
以科斯的102岁高龄自不用说,即使以王宁教授的履历背景,也不可能对最近10年的'改革史'作为实质性的研究和评述。这也是我所认为的本书不足之处,和可进步空间。
'
'我没有任何苛责作者的意思,这本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术历史责任,已经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做到了最好。
'
我特别查了本书的英文版,原名是'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
本书的中文译名是'恰当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是'不准确的'。
'
'叫《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并不准确,如果希望市场经济在中国还未结束,最多可以叫《中国市场经济的缘起》。
'
所以,对本书最好的评价是:本书非常深刻地评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早期发展史,重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HOW)发生的。
'
我个人认为,本书具有对中国市场经济研究的开拓性意义'这是从说了实话、和达到学术水准的意义上谈的。
'
'以往的绝大多数中国学术文章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研究,严谨一点说,不是学术研究,只是对官方政策的'与时俱进'的解释。
'
在我的印象中:比如,先是大量的文章'解释'为什么'计划经济中也要有商品经济成分',然后再有大量文章从'商品经济'的讨论'与时'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讨论;又比如,先有大量文章讨论'马克思也炒股票',再'俱进'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可以开办'股市'等等......
'
我们在什么阶段上?
'
两位作者都属于芝加哥经济学派,这是很有意思。芝加哥学派以温和的自由主义和反对凯恩斯主义著称。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不少中国学者喜欢引用芝加哥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批评的结论是对的,批评的理由不对。
'
'美国'罗斯福新政'语境下的凯恩斯主义,和中国30年前,在政府完全掌控下('主导')的计划经济,完全不是一回事'发展阶段完全不同,面对的问题也完全不同。
'
不同学派的经济学理论,在我看来,无所谓谁对谁错。'道可道,非常道',从哲学上看,所有的理论都可以是'错的',也都可以是'对的',关键看特定的时空条件。
'
个人认为,即使到今天,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最需要借鉴的不是芝加哥学派,它是从'自由的市场经济'到'更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理论;而是要借鉴更早一些的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如米塞斯、哈耶克、熊比特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和波普尔的社会学理论。
'
奥地利学派,才是从'不自由的计划经济'到'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另一方面,奥地利学派有更宽的视角。比如哈耶克也从哲学(知识论)和社会学角度,论证了计划经济在操作上的不可能。
'
我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好友在讨论中也认同:他所崇敬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中,哈耶克排第一,科斯只能屈居第二。'当然,这不是重点。
'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学,不如说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经济学。正吻合了中国今天更大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因为经济体制改革30年后已经基本停滞、甚至倒退了。
'
这从一个'主流媒体'最常使用的词汇就可以看出:15年前媒体最爱用的词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而今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
'
'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和'既得利益群体'的系统性阻挠,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甚至社会稳定的最大障碍。'特色词:'既得利益'?法律上只有'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
'
而且,最近8~10年的学术界也已经从呼吁政治体制改革,退到了仅仅是呼吁法治建设。虽然,两者是高度依赖、高度互动的。'法律规定了什么不可以做,而体制改革首先要明确应该做些什么!
'
中国今天的改革依然面临方向和路径的选择问题;我也相信这一次的改革路径依然是'自下而上'的、和'自发'的、而不是语焉不详的'顶层设计'。
'
不少人可以认同,30多年前政府为改革开放所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对来自公众呼声的'松绑',而不是'设计'。
'
'事过境迁,今天如果发生的'自下而上',可能是'改革',也可能是'革命'。为什么?因为社会积怨已然太深,如果不改革,'旧制度'可能引发'大革命'......不少人警告说:'改革和革命正在赛跑......'
'
还有一个压力可能雪上加霜,就是经济衰退!迟迟不动弹的'改革',让解决了95%城市人口就业的民企根本无力创新,全民收入增长也无从谈起!加上飞涨的通胀,媒体们不找病因,每天只能玩的把戏就是讨论CPI、PPI千分之几的差别!讨论所谓的'经济下行空间'!
'
我不妨提出一个假设:从经济上看,最需要改革的是国企体制,和所有市场主体的准入公平及税收公平'特色词:'收入分配方案',谁给谁分配?'以及与此配套的政治体制支撑、和法律支撑。
'
很自然得出结论:今天的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所有领域,如果还认为继续深入的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那么,首选要开放'思想市场'。这也是科斯的结论。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