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市场竞争,是一场涉及价格、技术、质量、服务、形象、信誉、人才、实力、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全方位竞争。抛开制度因素,人才就是反映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要素。东北能否建成中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除了制度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人才因素。
经济学理论指出,只有在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才能最高。人才也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其价值,否则就可能失去其价值和意义。人才环境的好与恶,是与人才进入和退出的成本直接相关的。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环境的问题,如果不能适应就需要'退出',采取行政等手段进行'堵、截、卡',会提高人才'退出'的门槛,加大人才'退出'的成本,从而会使人才望而生畏,不敢进入。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率先进行制度改革,逐步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很快跃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仍然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改革进程十分缓慢,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下降。由此导致'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以此为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战略的设计应有如下考虑:
第一,提高收入和待遇标准。收入和待遇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价值,而且还会表明这种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客观上是否有效或最优。因此,给予人才高标准的收入和待遇,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人才的尊重,还表明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准则'真正实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第二,保护人才免受干扰。人无完人,人才固然才华出众,难免也有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因而也极易成为嫉妒者的'众矢之的'。干扰的形式主要有造谣诽谤、挑拨离间、恶意骚扰、制造麻烦、破坏工作条件、制造不和谐气氛,等等。东北地区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要保护人才免于干扰,就必须着眼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健康、和谐的环境。
第三,以建立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的合约形式作为人才'进入'与'退出'的约束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防止人才的流失呢?公平与平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雇主(政府、学校、企业等)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实现自由交易。合约是双方交易的主要形式。在签订聘用合约时,雇主可以通过订立合约的退出条款来约束人才的流失。合约的建立应以双方自愿为基础,避免搞不平等的格式合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