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留下的历史祸根——许悼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札记之二-《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书评
东汉的农奴现象竟然比西汉还严重,这等于是开历史的倒车,许悼云先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确实值得讨论。
东汉是西汉的延续,但两者的发展情况并不一致,西汉创造了中华帝国的第一次发展高峰,而东汉却远远没有达到那样的辉煌。记得在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曾讨论过文中'先汉'后汉'的解释问题,认为按'王朝前期'王朝后期'的意思来解释还是比较靠谱的;但如果对照两汉的发展情况,倒也可以认为东汉这个后来的汉朝是明显不如西汉的,更何况刘备本人是以西汉的中山靖王传人自居的。
东汉统治的主要问题是王权不强,开国三代之后的皇帝均是未成年即位,最小的皇帝登基时是襁褓中的婴儿,外戚、宦官、地方豪强争相为祸,中央统治乏力,更没有出现西汉的中兴景象,立国百年之后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东汉末年的混战,实质是各个地方势力的角逐,最后以三国的形态持续分裂。
在影响东汉统治的外戚、宦官、地方豪强三大势力中,地方豪强又是最为要紧的一个因素。由于地方豪强的存在,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但地方豪强的强势与刘秀的开国政策又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刘秀留下的历史祸根。
刘秀本身就是地方豪强之一,在西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一开始并没有占据优势,在看到权力中心的风云难测之后,果断回到河北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再联合其他地方豪强势力,收拾了天下的乱局,最终实现重新的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刘秀建立的东汉就是地方豪强势力的联合政权。所以,东汉开国后,刘秀并没有像刘邦那样大杀功臣,反而出于军功的考虑,给予一定的宽容。这导致东汉开国之初,地方豪强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地方豪强威胁中央政权的最基本表现就是争夺人口。由于中国的封建王朝建立在大量的自耕农基础之上,历朝历代均要通过编民齐户,把自耕农直接掌控在国家的各级政府手里;但地方豪强冲击了这一基本的统治制度,他们利用自己的势力驱逐国家的农户,兼并他们的土地,要么造成流民问题,要么将土地上的农民变为自己的属民,不仅与国家争税源,还争夺兵源,甚至威胁地方政府的正常统治。所以,国家不得不出于政治安全的考虑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以持续重压来打击豪强大族,解放豪强统治下的奴仆和部曲。中国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其实也是指一旦形成有规模的大地主,必然要遭到国家的打击而毁灭。欧洲有上千年的贵族庄园,但中国没有,也不会有。
但可惜的是,东汉的中央朝廷恰恰从一开始就没有严格控制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逐渐造成地方势力的坐大,最终发展为统治一方的割据政权。看看《三国演义》里面各路英雄的来历就可清楚,基本都有地方势力背景。东汉,实际亡于地方豪强势力之手。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