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文革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札记-《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书评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某种程度上只是《胡乔木传》的一个背景资料,记录了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传记的编写组将谈话内容和背景说明整理成一个册子单独出版,书比较薄,只有不到二百页。在买《胡乔木传》的时候被作为相关书籍推荐了,一并买来,读后多了些对文革最后岁月的感性认识。

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革命'。这就是文化的问题往往与政治相连,事关重大,一篇文章,一本书,一场戏剧,一张大字报,都可能上升到政治局讨论的层面,一些还必须送毛主席定调。特别是文革后期,'四人帮'抓紧篡权夺位,文化问题往往成为政治上的重要借口;而反对'四人帮'也不得不以文化战线为重要战场。如书中所写,电影《创业》《海霞》受到'四人帮'强烈批判,最后不得不直接送达毛主席而得以通过发行;长篇小说《李自成》也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得以继续写作和出版。于是,由邓小平安排组建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首要任务就是写文章,编杂志。

'文化大革命'造成'文化大荒漠'。根据书中记载,1975年7月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到出版局版本图书馆去查了'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版的书,总共约有十来万种,都是各种小册子,几篇社论编一本书,几篇文章编一本书,数目算起来不少,但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只有二十来本,其中还有不少是重版书。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只剩下了'革命'的独角戏,那里还容得下其他人发声。'文化大革命'一度让人们到了谈文变色的地步,谁还胆敢去写书,多少文化名人文革中都禁了声。所以,书中记载,邓小平在第三次谈话中指出的,'现在的文章千篇一律,是新八股';'双百方针没有贯彻执行,文学、艺术不是更活泼、更繁荣'。

改革的前奏与试验。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所做出的调整、整顿等一系列部署,好多其实已经是改革的先声,一些做法也为改革做出了铺垫,一些提法也成为日后改革的重要言论。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75年送呈毛主席审定的科学院《汇报提纲》就引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话,但毛主席不记得他说过这话,只好删除;到1978年3月18日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邓小平讲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再到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与外宾谈话中更进而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75年至1976年,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最后阶段了,尽管'四人帮'比林彪更为疯狂和急迫,但也只是最后的'文革'了,倒行逆施引起的反感和反对的力量不断积聚,只等突然的暴发了。

(二〇一三年四月五日)



为您推荐

《《抱云堂艺思录》读书札记100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青年学者彭庆阳创作的100篇对《抱云堂艺思录》的读书札记, 《抱云堂艺思录》为言恭达先生从艺四十载以来的有关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生活哲学、处世哲学以及名族情怀等方面的心得记录。 书籍特色..

《米书临习札记》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所列米芾帖,是经过精心筛选后整理出来的。按照楷书、行楷书、行书、行草书、草书的顺序排列,法帖内容一般是按照其性质、创作背景、书法特点等方面来叙述,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路径。 书籍特色作者简介刘安..

《米力生活札记》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米力生活札记》台湾杂货创作家米力将设计与diy融为一体,手把手教你创造温馨生活的n个小情调。作为一个热爱美食,热爱旅行,热生活,热爱diy的杂货爱好者,米力教你轻松制造浪漫的生活情调,一篇篇图文并茂生动可爱的..

《以设计之名-Prince的产品造型设计手绘札记》内容简介|作者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电影书写札记》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法国著名电影导演罗贝尔 布列松的*著作,写作跨度长达二十五年,既是他的工作日记,又是一束思想火花,集中展示了其独特的电影观。书中另有大量布列松对文学和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的思考,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个..

《慢慢天明-曹利群音乐札记》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顾圣婴的遗嘱,顾高地的遗嘱,一份我们未曾得见,一份始终没有实现。不知道这被背叛的遗嘱,还会不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被背叛的遗嘱》 带着诸多不利,朱晓玫这双受难的手却和心灵一道上路了。1966年初夏到1967年..

《我们一起拍片!:安杰伊·瓦伊达导演札记》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伊达写给年轻电影人的拍片指南。瓦伊达凭借数十年创作经验,通过梳理一部影片从无到有的过程,提炼出极具操作性的实战心得,诸如在剧本阶段发掘故事、构建情节、使人物可信的要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