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的问题-《中国是部金融史》书评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严重问题。这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就将其与'三农'问题、失业问题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并列,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改革滞后,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偏高,金融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存在结构性分割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大金融改革是消除金融风险,维护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保持持续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必要步骤。这些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并存在如下趋势。

  一、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成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确定中央银行专责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为适应银行业经营格局,完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按照功能监管的原则重新设计各监管当局的地位,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与中央金融工委合并组成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监管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高层管理者及经营行为等,制定市场准入规则,负责银行从业人员资格的考核管理等。这样,银监会就与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构成分别对货币市尝信托市尝资本市尝保险市场及外汇市场实施监管的完整金融监管体系。

  同时,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原有的中央银行职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运作,维护货币稳定,稳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等项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各种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的现象日益明显。如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方式越来越复杂。而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就更为广泛,目前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领域。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也开始涉足货币市常新出现的混业经营现象与分业监管的结构给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监管的协调性、统一性将带来较大的挑战。目前,各部门之间尤其是中央银行与银监会之间需通过及时交流信息、定期开展对话、明确各自职责等方式加以协调,但需对专门化、长期化的协调机制着手研究,控制协调成本。

  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建立利率市场化的机制

  在连续五年综合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由于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等因素,使得人们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有疑虑。

  事实上,1996年至2001年,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远大于GDP和消费品物价增长之和。未来5至10年,预计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仍将比经济增长与物价增长之和高出几个百分点。因此,货币供应量从总体上来讲是充足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货币政策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运行中去,而利率市场化则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的条件。利率市场化即资本成本形成的市场化不仅有利于改进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绩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金融市场对利率即资金价格的决定机制,二是建立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的调控机制。但其隐含的前提是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如商业银行等必须是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性企业,对利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否则利率市场化就难以进行。

  改进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上的效率,有利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保持合理外汇储备,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兼顾就业等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长期任务,但目前则应重点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国内需求。因此,目前的这种货币政策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且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与各项改革配套稳步推进。可以预见,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将获得更大的浮动利率自主权。中央银行在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适度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技术层面将进一步改进,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随着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利率市场化和中央银行的调控都将取得更佳的效果。

  三、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加入WTO之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它们与外资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资本实力、风险防范、不良资产、治理机制、管理制度和信息建设等方面。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则是困扰中国金融体系的首要问题,它使得整个中国金融业面临巨大风险,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银行资产质量直接反映了银行的盈利状况、资产管理状况,反映了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及银行信用状况。如果不良贷款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而且可能吞噬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果。可见,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不仅是化解其金融风险,而且是维护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

  一些学者将中国的金融风险与中央财政的潜在支出需求相联系,将其表述为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政府承担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社会保障义务、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及4000亿元未登记的外债等。这种看法仍然将国有商业银行视为中央财政支出系统的一部分,混淆了国有银行与财政之间的职能。实际上,除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及未登记的部分外债外,上述潜在支出并非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因素,而是可能导致财政风险的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一直是作为最高机密之一予以保密,外界难以准确估计。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若采取四级分类法,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底不良贷款比例为25.37%。由此推算,若不考虑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15688亿元不良资产(见表1),不良贷款总额则为22898亿元左右。反之,则可能超过三万亿元,大体接近标准普尔的估计。

  表1 2001年9月底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状况 (单位:十亿元)

  资产管理公 司 不良贷款 已处理的 追回的 已处理的% 已追回的%

  华融 500 18.47 8.87 3.7% 1.8%

  长城 345 8.25 6.7 7.4% 1.9%

  信达 373 36.2 18.1 9.75 4.9%

  东方 350 15.42 6.56 4.4% 1.9%

  如果采用国际五级分类法,其规模会更大。与国际银行业相比,这已十分严重(见表2)。北美地区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最低为0.96%,日本的银行为5.99%,欧洲地区的银行则介于二者之间。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甚至高于韩国和马来西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水平。而据MIT的多恩布什教授估计,中国解决不良贷款的成本将占GDP的25%以上。

  表2 2001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单位:%)

  不良资产比率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四家上市银行 上海银行

  按四级分类法 25.70 35.06 24.12 14.92

  按五级分类法 29.80 42.12 27.51 19.35 6.96 11

  二者间的差异 4.10 7.06 3.39 4.43

  其实,令人更为担忧的是至今仍无法明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具体状况。1998年,中央银行为清理银行资产,对贷款进行分类,采取国际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从全国调集了200多名专家对广东地区银行进行清理,最后不了了之。而不全面清理,又无法满足未来这些银行改制并公开发行上市股票的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要求。然而,即使即刻着手全力解决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问题,在2006年前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下降到15%也绝非易事。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另一个致命症结在于其资本充足率普遍不佳,而盈利水平低下使得其基本丧失了依靠自身积累补充资本金的能力。与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平均10%以上的最低要求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仅中国银行超过8%,其他各家都远远低于这个标准, 四家平均资本充足率仅有5.7%(见表3),而且这还是在1998年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充实资本金后的水平。同期的1999年,世界十大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在12%以上,瑞士信贷银行甚至达到19.1%。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知行金融:曾康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泸县往事、光华园书生、新使命、锐意改革、突破创新、大爱无疆、再攀高峰、曾老师如是说和大家谈曾康霖。 书籍特色 《银行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