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初接触经济学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ishare.iask.sina.com.cn/f/5575439.html),当时在准备考研。对于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突然接触到经济学的思考方式,确实有点犯蒙。可惜当时没能看到这本书,让我多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弄明白什么是'像经济学一样思考'。
' ' 经济学,归根结底,是解决'稀缺资源的取舍'这一命题的科学方法。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人'或者称作'理性人',到'搭便车'、'外部性'再到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从'看不见的手'到帕累托最优再到凯恩斯主义;从古典重商主义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共同体。经济学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资源'是有限即'稀缺'的,人(经济人)必须通过放弃一部分'资源'来获得对他们来说更加'稀缺的资源',即是'取舍'。所以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无论是厂商还是个人,买方还是卖方,都在不断的做着一个一个的取舍:'下一单位的产品还要不要生产','下一个小时要不要去看电影'。
' ' 一个人的所有日常生活都是有一个接一个的'取舍'构成的,也许这样说很可怕,但事实确实是这样。这一秒钟我在屏幕面前写书评而不是在餐厅吃冰激凌是因为我选择了写书评,可能是'写书评'带给我的效用更高,也可能是不写书评的成本更大。既然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选择构成,则这些选择的背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用来比较的'指标',来帮助人们做出取舍(即便是下意识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应该都有一个统一的'机会成本'。关于这个'统一的机会成本',在一次与林永青老师(linyongqing.chinavalue.net/)的谈话中,他给出了一个答案:'时间'。
' ' 所有人,在选择做一件事情A而不是去做事情B的时候,他最直观的也最本质的机会成本,是'时间'。再推广开去,所有的'资源',都是一个由'时间'作为自变量的函数,资源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中'凝结的时间'的多少,即函数与自变量是正相关的;而资源的稀缺性,是由时间的稀缺性决定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