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说,则有机农业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果再言辞重一点,则有机食品实际上已被功利所绑架,逐渐失去本来的面目。有机农业的真谛在于,它本来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有机食品只是这种理念的伴生品,但功利的现代人却把有机食品与生产有机食品的生产生活理念剥离,演变为又一场喧嚣的概念炒作和资本角逐。
有机农业的滥觞可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发端之时,本来的核心是反思现代主义所造成的过度工业品投入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与产出掠夺,探讨如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生产、食品供应的生态平衡,属于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但不曾想在社会的持续流传中逐渐演化为食品的金字塔顶式的生产模式,这是人们基于食品安全危机下的'美丽误读',在媒体和资本的放大作用下,逐渐主宰了人们的视听。
如果按《我在美国当农民:80后的'插队'日志》一书的论述,则有机农业的源头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资本论》第一卷这样写道:'资本生产,混乱了人与地球的新陈代谢,所有资本主义农业的努力不仅仅是吸食工人而且吸食土地,所有增加肥力的努力都是朝向毁坏更多的长期的肥力来源。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科技和社会生产,但是与此同时却不断侵蚀了财富本来的来源'土壤和工人。'而且,'生态可持续能力'这个概念,也是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首次出现的。
有机农业的定义虽然很多,具体标准不一,但其要义综合起来有五条,一是生产过程中拒绝使用化学等人工合成的投入品;二是尽量保留传统耕作的精华,如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三是生态链的保护,保持生物多样性;四是中小生产主体的保护,避免大资本的控制与掠夺;五是文化传承,让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而对照目前的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发展趋势,则消费者更倾向于关注安全与营养,投资者更关心盈利水平,这是与有机农业理念相背离的。
目前的有机农业正陷入互信的悖论,消费者的过度怀疑和生产者的不道德行为是同时存在的,如何实现互信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我在美国当农民:80后的'插队'日志》讲了一个现实的案例,美国有一个5000人的小镇,其农夫市集的活跃度可以和一个二十几万人的大城市相比,因为只有熟人圈的建立和真正互信,才能实现有机食品市场的繁荣,而不是冰冷的标签与商品。由此,也就显现出当前有机食品的三大误区:一是将有机农业从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异化为一种高端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吃得起有机食品的人们可能早已远离了有机生活方式,那种不远千里万里而消费有机食品的行为更与有机农业的真谛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了这些有机食品的远距离运输,要付出多少倍的成本和生态代价!二是从一种生态理念异化为食品金字塔的顶级生产方式,让生态理念由目的反转成有机食品生产的一种手段,这也是对有机农业的故意扭曲!三是从社区的自助性异化为急功近利,虽然也是为了健康,但更主要的是赢利,最终成为资本的又一次盛宴。
那么由此再推论,则标准可能就是有机农业的最大误区,在农业领域内企图通过刚性的制度来约束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几乎是不可能的,既难以防范道德风险,又违反了自然规律。这也就不难解释,有机食品的标准十分严格,但伪造起来并不费力,让人对各类有机农业的标准和论证保持信任也就十分困难。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地将有机食品的信任寄托于熟人圈,现代技术带来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依然是必要的,但却不能迷信。
那么,有机农业的出路在哪里?至少在社区化和熟人圈建立两个方面是与农产品电商一致的,那些做得好的生产者,不是靠广告或者其他,而主要是靠口口相传。如果吃有机食品的时候再能体验到对农民的感情,则会促使有机农业发展得更加顺利!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四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