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箭'
在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安倍经济学一词开始流行。
安倍是职业政治家,并不是经济学家,甚至有人认为安倍对经济学并不在行。那么安倍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是日本媒体和一些学者套用美国的'里根经济学'一词,把安倍一揽子经济政策称作安倍经济学。
颇有自知之明的安倍晋三本人从来没有说过'安倍经济学'一词。虽然安倍自己没有定义,但在2012年竞选自民党总裁和众议院全国大选时,安倍的'经济牌'都显得非常突出。日本媒体很好地用安倍就任首相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表述,概括了安倍经济学的内涵。
安倍在他的就职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日本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货紧缩。长时期的通货紧缩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减少。同时,历史性的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国内产业的空洞化,所以强化日本经济是燃眉之急。因此,安倍首相要推出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性财政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这'三支箭'来强力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他认为这样就能使勤劳的国民得到应有的回报,使日本的明天更加美好。
虽然安倍在发言的最后也提到了'美好的日本',这也是安倍在6年前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时用的口号,但是日本的媒体似乎都对这个词视而不见,大家关心的是用'三支箭'比喻的新的经济政策。'三支箭'的典故出自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毛利元就教育儿子们要团结起来的故事,通俗易懂,在日本非常有名。用'三支箭'来比喻,既说明了各项政策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他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但是,毛利元就的'三支箭'是捆绑在一起的,而安倍的'三支箭'还没凑齐。不过,这似乎也无伤大雅,按照安倍的高级智囊高桥洋一的说法,这第一支箭,也就是大胆的金融政策是最重要的一支箭,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这样来说,'三支箭'暂时没有凑齐也没有太大问题。那么,大胆的金融政策到底是指什么呢?指的就是设定通货膨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且要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通货膨胀的目标是提高2%的物价,而这是日本近年来不可企及的一个目标。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公约中明确地提出了这条。但是,作为日本中央银行的日本银行具有金融政策方面的独立性。要落实这样的政策必须让日本银行来配合,双方必须达成政策协议。安倍在候任首相时就公开宣称,如果日本银行不接受提高2%通货膨胀目标的话,那么他就会推进国会修改《日本银行法》,取消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一国的首相不惜发出这样的威胁信号,足以说明金融政策在安倍经济学中的地位了。实际上,日本银行会不会配合安倍政府,设定2%的通胀目标,是安倍经济学能不能走下去的第一个关口。
安倍经济学第二支箭就是财政政策。由于执政党在国会的众议院中占据了绝对多数,安倍政府毫不费力地连续通过了2012年度的补充预算和2013年度预算,由于这两个预算被连起来运作,所以被称为'15个月预算'。
这个'15个月预算'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支出'超过了105万亿日元。而财政收入主要进项的税收却只有43万亿日元,不够的全部需要用国债来补充。这无疑让国债总额已经超过GDP两倍的日本财政更是雪上加霜。而安倍出动这样超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是希望能够刺激日本的经济,让日本至少实现15%的GDP增长率,理想的话可以达到25%的增长。
在安倍宣布他的'三支箭'经济政策时,手上还没有掌握第三支箭,他还没有明确的增长战略。直到2013年4月,安倍才向媒体透露了'第三支箭'的概要,即增加女性和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不过,完整的增长战略的内容还是要得到2013年6月才会公布。
由于第一支箭,即大胆的金融政策已经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效果,日本已经有人宣传不再需要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但是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第三支箭的增长战略才是最重要的。安倍经济学最终能否把日本经济带到全面复苏的道路上去,主要还是靠第三支箭。因为第一、第二支箭的局限性已经非常明显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