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爱越孤独-《心理沫沫茶--为何越爱越孤独》书评

'不要急着去问我该怎么办,也不必急着去问别人该怎么办,而应学会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一开始先是去认识自己的想法,再慢慢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最后是捕捉自己的感受,一旦你开始清晰地捕捉到自己的感受时,你就可以比较迅捷地走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了。

譬如,当某篇文章触动你时,不必去太感叹我文中揭示的道理多么漂亮,甚至还对文章作者产生憧憬之心,认识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感觉。

'

我们很容易执著于过去产生的快乐,于是我们便不能活在当下。

'

比较心会令我们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有比较心,那么一旦遭遇极好的事物并产生过极大的快乐,我们就会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

'

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故事,一旦某个人大权在握,他很容易会变得小鸡肚肠,任何人违逆他的意志,都会遭到他程度不一的报复。

这几乎是绝对权势所导致的结果。本来,我们就生活在'我能左右一切'的幻觉里,如果一个人真赢得了这种权势,可以保证在他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左右一切,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别人的意志的尊重,而肆无忌惮地打击一切不服于他这种幻觉的人。

'

有的人显得特别依赖。对他们而言,依赖的'我'就是'好我',而'独立'的'我'就是'坏我'。他们对依赖这么执著,对独立这么恐惧,是因为父母喜欢他们依赖,当他们表现得最弱小无助的时候,会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照料,但如果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就会被忽视、批评、否认甚至虐待。

'

有的人显得特别独立。对他们而言,独立的'我'就是'好我',而'依赖'的'我'就是'坏我'。他们对独立如此执着,对依赖如此恐惧,是因为他们和依赖者有截然相反的家庭。在他们家中,当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比迫使独立。

'

于是,这样两类人当出现在同一类情景中时,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风格,依赖者拼命依赖,而独立者拼命独立。而且,一旦危机出现,依赖者会表现得更依赖,独立者会表现得更独立。

'

有趣的是,执著于'好我'而惧怕'坏我'的结果是,'好我'与'坏我'总是不断同时重现于自己人生中。

这种重现首先出现在自己身上。一个看上去极端自信的人势必是自卑的。我们常用'又自信又敏感'来形容这类人,所体现。

这种二元对立的现象无处不在。不管在什么地方,当我们追求这一方向的事情时,相反方向的力量势必会产生。

这很容易理解,正如一个天平,当我们在这边加砝码时,那边也得加,否则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因而,当你追求卓越的程度是10分时,你惧怕失败的程度也会是10分。

同样,当你追求善良的程度是10分时,你憎恨邪恶的程度也会是10分。于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一旦获得权力,他一定会是一个暴徒,因为他会严重排斥不符合他理想的一切人,并最终对这些人动起杀机。

'

小我中藏着很多这种渴望:我能不能彻底自信;我能不能既享受受害者的正确感而又不遭受受害者的痛苦;我能不能要一个既愿意包办我的生活又给我自由的配偶;我能不能要一个只对我好而对别人都蛮横的老公...

二元对立的小我结构只能导致优点和缺点并存,并且优点几乎总是缺点的另一面,我们选择了优点也就是选择了缺点。我们能做的,不是只要优点而不要缺点,而是在接受优点的同时接受缺点。

'

我尤其惧怕那种只谈自己的过错而不谈自己的动机和责任的人。

这样的人会不断强调'某人伤害了我'或'只有某人才能令我快乐',听这样的话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所以除非一个人能明白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动机和责任,否则事情不可能会出现好的转变。

'

心理学学到最后,就会失去同情心,因为你总会发现,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

'

我们常说,'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你',这句话的另一面是'你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

自恋幻觉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是在压制对方的存在感,最终导致对方试图远离自己,而损害了关系,这是我们陷入孤独感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打破自恋幻觉呢?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开始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自己负责。

'

我想,无论是在社会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并彻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望。

'

并且,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真正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选择范围,懂得感激已拥有的一切,从而可以更深沉、更踏实地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相反,当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别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就很容易会是一个怒气冲天的世界。

'

低挫折商的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挫折扩大化,即当事人会将一个挫折的恶果延伸到其他方面。于是,他们遭遇到一个挫折事件后,很容易会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从而觉得一切都糟透了。这样一来,一个挫折事件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让他因为一个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

'

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高挫折商,那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不要把小问题看成大问题。更准确的说法是,不要把现实中的小问题看成是想象中的大问题。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和父母聊天时,我发现太多的父母们有这样一个坏习惯:孩子的一个小问题发生了,父母们想象到这个问题延伸下去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于是如临大敌,对孩子的小问题大动干戈,但他们的行为强度,与孩子目前的小问题是严重不匹配的,实际上是他们没有看见孩子遇到的是小问题,他们看见的是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大问题。

'

遇到一个问题A,产生了挫折感,并把这个挫折感扩散到事情B,事情C乃至人生的许多方面上,这是典型的低挫折商。或者,遇到了一个小问题,立即就想到了极其可怕的后果,于是变得很焦虑,这也是典型的低挫折商。

'

低挫折商是怎么炼成的?本人提到的三个故事反映出,这常常是被父母们的糟糕'教育'方法给训练出来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学会就事论事,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单独的问题来处理,而不要把其他的事情搅进来。

'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

其实,真爱是不存在'过度'这一说的。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相反,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那么,什么是真爱?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譬如,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10米外的球时,他的真实需要不仅是要拿到那个球,还必须要自己完成。这时的真爱不是替孩子拿到那个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在他出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的危险。再如,当一个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来.....'的时候,他的真实需求就是这种自主行动的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这便是真爱,并且这的确比帮孩子解决问题要难多了。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太多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

如果说,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

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乖一些,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省心很多。然而,心中充盈着爱与被爱的体验的孩子,是不会太乖巧的。相反,他们会醒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怕给父母惹麻烦。同时,他们也会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爱,而不会轻易退缩。

'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就会一开始就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

我们都想做好人,并想用好的方式对待某人。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来对待他。

然而,我们这个所谓的'好的方式'常常是有问题的。并且,我们使用'好的方式'时,藏着一个隐藏的逻辑:我对你这么好,你当给予我回报。

对回报的渴望也不算是问题,但关键是,我们还渴望对方也用某种特定的方式给予自己回报。

如果对方不仅给予了回报,而且还恰恰用的是自己所渴望的方式,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真爱自己。否则,我们就会失望,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好,并生出想远离这个人的念头。

对方也会执著于类似的渴望。

当两个人的渴望相契合时,所谓完美的爱情出现了。然而,即便如此,这也不是相爱,而只是一种命运的偶遇而已,我们看见的,只是自己的世界,我们并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

更多的情况下,契合是不可能的,不管一个人多么爱你,他仍然不能如你所愿,自动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的好。甚至,即便知道了你的渴望,他仍然不能甚至不愿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因为,一旦你这么做,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就不存在了,他就沦为一个工具,一个满足你的梦想的对象。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

'

克里希那穆提说,你不必从神秘的洞穴或寺庙中寻找答案,因为最值得去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你自己。



为您推荐

《1901年-孤独与沉思》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首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兰西学院院士!2.刚踏入文坛便被评为法国当时“年纪*轻、格调*高、韵味*雅”的以诗歌著称的天才诗人。 书籍特色 本书所选均为天才诗人..

《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是弋舟完成于2014年的非虚构作品,作者通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寻访了数十位生活在乡间和城市的孤寡老人,记录了他们独居的生活状态,很终形成了十万余字的采访成稿,这部作品在2014年由太白文..

《为了不孤独:给你的书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为有名书评人刘忆斯的读书记,之前曾以专栏文章的形式散见报章,现按“这样写历史真的好吗?”“不想写成侦探小说的文学评论不是好散文”“世界就是一间书店”“油腻中年男的底线”四辑整编成书。书中谈及的书..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为日本汉学泰斗斯波六郎的代表作,选取“孤独感”这一关键词,遵循时代顺序,对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细密的解说。尤为重要的是,斯波六郎通过细腻的文本解读,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对不同作家风格殊异的“..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