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成功者除了有着中国人一贯秉有的勤奋、执著、聪慧外,还具有开放的人生理念和开放的人生经历,并且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主宰自己的人生。
'
事实上,青春岁月有孤独相随是好的,如此你才有机会认识自己;常常被误解也是好的,如此你才能看清谁是真正的朋友;没有光明也是好的,如此你便学会了走出黑暗....所以,人生并非不过如此,生命原本可以更好。
'
事实上,成功是没有标准的,但有个双重认可的原则:一是时代和社会的最底线要求认可;二是个人内心的高层次认可。
人之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正是为了成就'社会中的自己'和'内心中的自我'。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生本就是追求'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
'
在我所接触的海归群体中,成为'金龟'和'精英'者,多半是有目的地出去留学,并且这个目的更多的是指向开拓视野和定位人生;而成为'海待'者,多半是盲目地出去留学,或者出去留学只是为了混个文凭镀金,结果越功利反而越无功而返。
'
对开放者来说,自信还意味着要分清我善于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须坚持做什么,我不应该坚持什么。盲目地自信,可能把人带入狂妄、自大、顽固、迷信自己,以个人为中心的境地。
'
一个人一生的脚步,绝不会超过其视野的极限。人生的成功与否,更与视野开阔息息相关。也正因为视野决定人生高度,所以古人才有登高望远的名言,也才有坐井观天的警句。
'
国际化更重要的是改变一种思维模式,改变一种行为,改变一种游戏规则。
'
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
比尔盖茨曾如此激励青年人敢于创业: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最可怕的事永远是你既不全力去争取成功,又继续投入精力和成本。
'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近乎无法完全发挥的潜能,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目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为了目标奋勇前进,进而不惜冒险;而有些人却在现实生活中把这些潜能磨灭,把目标当成一种自我安慰的幻想,最终庸庸碌碌一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目标缺少使你能持续产生动力和雄心的使命感。
'
正如梭罗所说: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还要看你为什么而勤劳。
'
关于如何确立目标,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我的个人经验可以供年轻人参考:
第一步,经常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一点时间,在纸上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职业、财务以及各精神层面的期望。在这一阶段,你并不需要对写下的目标负责,只需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写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步,把这个清单排序:列出长期的理想、急需现在完成和必须要做的事情,眼前可以不做考虑的目标、美好但不现实或者代价过高的愿望,违背社会公德的想法等等。
第三步,对目标进行选择分类,分清'有所先为'、'有所长为'、'有所该为'、'有所必为',然后写下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应该如何沿着这个方向去行动和实现。
第四步,就是开始把目标具体细化,分配日程,定下承诺,研究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设下完成的时限。当然,你还需要注意掌控时间,把握重点,形成效能。最后,及时行动。
'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曾被公认为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博士对管理实践的最主要贡献。
'
事实上,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觉得自己能行的心理状态,它建立的基础不是感性的主观自我肯定,而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自我。因此,自信强调的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基础之上,在进行准确自我评估、恰当定位之后的理性心理状态。
'
做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梦想,这是成功的重要来源之一。
'
没有奋斗在自己最擅长、最易成功的领域,这无疑有人生的浪费。
'
喜欢的事坚持'充电'和积累能量,将喜欢的事变成擅长的事。
'
平庸的人往往把那些容易的事情放在最前面,而优秀的人则把那些最重要的、最能带来价值的事情放在前面。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可能同样忙碌,但因为对事情排列的顺序不同,所以达到的成就也就大不一样,这就是事情的区别。
'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的人。一个人在岸上读一万本'游泳指导',如果不下水,还是永远不会游泳。一个人的战略再完善,但是画的饼,永远不能用来真正充饥。
'
客观地说,许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动,之所以会有很多不行动的借口,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行动的重要性,而多半是出于心态上的患得患失,精神意志上的畏惧困难,习惯上的拖拉成性。这正是最常见的三种不敢行动的'心理病'。
'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计划,而是过分迷信计划,忽略执行,最终成为教条主义和书本主义。这也就是人们感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原因。
人的一生,总有种种的憧憬、理想、计划,总会进行各种沙盘兵棋的推演。但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没有任何行动,一切方案都是废纸一张,一切希望都是幻想一场。甚至可能是:你计划越多,策划越多,思考越多,意味着投入的智慧和时间成本越多,同时也'白用功'和'亏本'越多。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重要的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你就必须开始行动,并且要快和及时。
'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
'
我们没有必要对所有朋友一视同仁,不要把精力和信任放在酒肉朋友上,而应该抽取80%的时间用在最重要、最牢靠、对人生有影响和帮助的20%朋友上,努力认识关键或重要的人。
已故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清理你的人脉就像清理你的衣柜一样,将不合适的衣服清出衣柜,才能将更多的新衣服放入衣柜。'
只有不断地认识那些能够改变或帮助你的人,才能构建有用的人脉资源库。
'
在工作变换频繁的年代,你不可能永远属于一家公司,一个职位,如果你只能负责某一种工作,那么当裁员风暴席卷过来的时候,可能你会成为其中的一个牺牲品。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没有具备别人不可代替的价值,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现在个人专长的寿命,比企业的寿命长。'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的风格形成一个特色,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因此,从现在开始,无论你大学还没有毕业还是已经走入职场,你都需要将自己当做一个品牌去经营。
'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
'
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保持运动、学习新语言、探索未知领域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倾向于回避这种不舒适,毕竟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让自己遍体鳞伤。
'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也会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规划、个性。西方哲学家JE丁格曾如此说:'关键的不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的心态。'
'
传统的教育方法正如我们驯养飞鸟成为笼中'玩物'的方法。十几年寒窗被锁,等到大学毕业再放向蓝天,这时大多数人内心已经有了一个鸟笼子。正如著名画家陈丹青所说:这种教育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的纸上谈兵分子,温室里的花朵和书呆子。
心明教育:专注新教育成长,传播新财富思维,致力于身心灵和财富自由
免费订阅:识别下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