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史蒂夫.乔布斯“初长成”(02)-《史蒂夫·乔布斯传》书评

  

乔布斯的初恋是美好的。他和克里斯安.布伦南的相处,乔布斯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他抛弃了他本该有的性格,装成了一个文化修养比较高的人,当然,这也是为了追求异性的需要。能够得到异性的青睐和信任,乔布斯是'喜上加喜'。遇到沃兹尼亚克是他技术上的幸运;遇到布伦南则是他生命上的幸运。一个快乐的夏天过去了,乔布斯毕竟还是乔布斯,他不可能装太久。他'骗'的女朋友,和她在一起,也是欺骗了他自己。

在所有关于乔布斯的传说中,其母亲要求领养者'大学身份'或者'让孩子上大学'是最为坚定、最为可信的。这一要求恰恰让乔布斯放弃了上大学,对于老乔布斯来说,乔布斯的要求就是无理取闹,迫于承诺,老乔布斯只能是挖地三尺弄到钱。里德学院是一所高级的私立学校,学费在全美都属于是贵的出名的。乔布斯此时此刻非要选择这么一所学校,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有任性、也有'梦想'和某些意识成分。个人认为这些意识来自于乔布斯交往的心得,也就是一些有钱人所具有的气质和地位,乔布斯选择这么一所昂贵学费的学院,一定有'想法'使然。

里德学院是一所极具个性的学校,他把重点圈住了,其他的几乎是随心所欲的。乔布斯在这所学院里,不仅对严格要求的课程不感兴趣,而且把自由散漫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也可以这么说,从这时起,乔布斯已经不是'一般'人了;从这里出发,乔布斯在享受'与众不同'给他带来的刺激和窃喜。其中,迷幻药,是精神乔布斯的最高境界的体验。这也可能也和所谓的乔布斯大学念了一年就辍学有所不同,至少没有那么简单和直接。一方面,乔布斯学业不佳;另一个方面,乔布斯已经厌倦了被教育的那些标准。反而,对自娱自乐、自我的感受更加的信任,也许此时的乔布斯不需要社会的认可、不需要自我的塑造、不需要父母兄弟们的好意,他就是这样的、他就是他。

在里德学院,乔布斯还是有些记忆的,毕竟这是他的大学生活,有些东西注定要成为'他'的东西,从而影响以后的苹果。一个重要人物是罗伯特.弗里德兰,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他之所以会出现在乔布斯的书中,是因为他才是乔布斯的精神导师。是在他的影响下,乔布斯除了迷恋迷幻药就是佛教、东方禅宗。这让本来就没有'料'的乔布斯,更加的虚幻、更加的忘我、自我。后来乔布斯去了印度流浪(后续)。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所谓的'原初'就是佛教来的,其实,也是从这是开始,也就是乔布斯的学习阶段,他在'断断续续'的生活中早就有所体会,他知道这种生活才是人们所需要的,这才是创新。

最后就是辍学了。乔布斯究竟为什么辍学。答案很简单:他没办法毕业。至于,后来乔布斯演讲所说的,我并不认同;而且也是不妥当的、不负责任的。也是后话而已。乔布斯在大学的表现也不是一个优秀学生的表现、或者直接的说,他就不是个学生。至于,这样一个在校生,如何成长为苹果的优秀领导者、商业奇才,相信后面会有答案,'。

张海勤 2014-07-11*1248于广州

【版权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侵权】





为您推荐

中国民营经济的尴尬-《跑路:疯狂的高利贷》书评

' ' ' ' 自从2011年开始,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的浙江温州便不断的向全中国,乃至于向全世界,传出来一个又一个骇人消息,尽管剧情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但是,规模上却是越来越惊心动魄的,而且还出现了向全国蔓延之势..

219、史蒂夫.乔布斯“初长成”(03)-《史蒂夫·乔布斯传》书评

     18个月的'贵族'学院生活之后,乔布斯回家了。老乔布斯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承兑了承诺,只不过结果却是如此的苦涩和无奈。其亲生母亲的'坚持',以这一种方式'回答',令人失望、遗憾。父母对..

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不是好兆头-《跑路:疯狂的高利贷》书评

'始于1011年,多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浙江温州开始的民营企业家偷偷跑路事情,表面上来看,其群体性所折射出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尴尬,而其本质上却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尴尬。作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也是代表中..

地下钱庄的是与非-《地下钱庄》书评

高盛眼中的世界——利润-《高盛眼中的世界》书评

'对于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投行'高盛来说,其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这的胡是一个让人相当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这一问题的'标准'答案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本《高盛眼中的世界》((英)奥尼尔 著,吴进操 译..

让需求成就“王业”-《需求为王》书评

' ' ' '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下,所有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无一不是围绕着满足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着生产经营与管理,我们无法想像,如果没有了需求,企业还能做什么?很显然,如果没有了需求,企业非但不能做任何..

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新工业革命》书评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每一的工业革命,都会成为某些国家实现超越的机遇,弯道超车的时机往往就在这种时候。因此,对于这一次刚刚才吹响的全球又一次的工业革命的号角,即《新工业革命》(彼得'马什(Peter Marsh)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