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理论'近年特别流行,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要在一个新领域成为行家里手,那么连续学习一万小时,大约就是一年半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了。所以,好多人以为自己入行一两年也就是专家了。但在万维钢《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中,作者却警告,所谓的'一万小时理论'可能被大家理解错了,因为不要看学习时间是不是一万小时,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实现'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简单说,就是在涉足的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反复练习,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有四个关键点:第一个,叫高度关注于自己的学习区域,就是聚焦;第二个,叫分块练习,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块都要进行反复的练习,专业运动员基本都是这样出来的;第三个,叫立刻反馈,就是练习后就要达到面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一眨眼做出判断和决定;第四个,叫高度集中,就是注意力必须保持在专业领域内,这是决定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同样是学生,同样在听课,最后成绩差异很大,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心不在焉和心无旁骛显然效果是天壤之别的。
要实现'刻意练习',就必须解决一个障碍'自动化'。书中介绍到,人被废了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在'自动化'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以为常,习惯性动作,下意识操作。老司机开上车,不管什么情况,手脚都很自如;工作中也有一批'老司机',干上自己的那点事儿驾轻就熟。这种状态,在一般人来看是良好的,而作者却认为这恰恰是危险的开始。为什么有一些中国的球员在年轻时看着很有天赋,长大以后却从'白金一代'退化成了'废铜烂铁',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驾轻就熟,再没有新的突破,也不难以继续成长。这就是一个专业名词'舒适区'的状态,一个人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那么他就不大可能有新的长进。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要持续保持前进的状态,取得更大的成绩,那么千万不能在某一个领域'自动化',停留在'舒适区',这将意味着悲剧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别人很有可能就超越了你。
还必须注意,观察那些成为天才的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他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已经自觉达到了刻意训练的状态。而他们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天意,根本无法模仿,只能借鉴学习。这又回到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命题,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为自己喜欢的事题更容易聚精会神,不辞辛苦,从而取得飞速进步。
现在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互联网化的到来大大加速了知识的淘汰率,保持学习力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功。大家可能随时面临岗位调整甚至人生方向的调整,借鉴'刻意练习'的理论,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让自己吃上一些苦,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不断适应新事物,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否则,一旦在自己的'舒适区'形成了'自动化'的状态,可能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所以,必须保持对自己的适度'苛刻'要求,时不时给自己出一些难题,破解一些难办的事情,拓展自己'非舒适区'的领域,这对自己的未来是有好处的。再套用流行的心灵鸡汤语言,就是让人生保持一种挑战的状态,每一天都像从零开始,那样才能始终照耀在奋斗的阳光下。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