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经济受到热议的当下,《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的出版恰逢其时。本书用深度详实的案例、与滴滴出行及其他分享经济代表企业高管的采访和对话,以及战斗在第一线的企业家们分享的对分享经济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回答了分享经济领域的诸多热门、核心问题,如分享经济是什么?分享经济对中国的意义和机遇?分享经济未来如何发展?无疑,这是一本要了解分享经济,了解滴滴出行,了解我国近年来的互联网 创业创新的有深度、有干货更有思考的必读书。
分享经济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互联网 时代最吸引眼球的商业模式创新,分享经济得到了包括商界、学界乃至政界的高度关注,分享经济是什么,中国和全球的发展趋势、前景如何大家都充满了好奇。而滴滴出行无疑是我国分享经济模式下诞生出的最大的'明星'企业,滴滴用短短三年时间从无人搭理到无人不知的独角兽级初创企业,其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其领导人对互联网出行服务、分享经济的看法无疑也对大家思考互联网 时代的创业创新、分享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等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一书正是涵盖了上述两方面内容,包含了深度详实的案例、与滴滴出行及其他分享经济代表企业高管的采访和对话,以及战斗在第一线的企业家们分享的对分享经济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回答了分享经济领域的诸多热门、核心问题,是一本要了解分享经济,了解我国近年来的互联网 创业创新的有深度、有干货更有思考的必读书。 '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分享经济,其定义、兴起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供了一个分享经济的全景图。一方面回答了分享经济是什么,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席卷全球成为不可忽视的商业模式样本,同时介绍了全球各地分享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各国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就中国为什么要拥抱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第二部分则着重介绍了作为中国分享经济最佳样本的滴滴出行。这部分一方面通过滴滴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一个企业如何在中国一步步从零发展壮大成为在全球都排名前列的初创企业的故事,让大家对分享经济,互联网 创业有了一个深入且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滴滴出行的领导层分别从各自负责的领域阐述其对于分享经济的理解及滴滴的发展理念,对滴滴的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知。第三部分主要是展望分享经济的发展前景,回答如何拥抱'互联网 分享经济'的未来。这部分分析了如何抓住'互联网 '及分享经济的红利,构建分享经济平台的关键,同时也为传统行业如何搭上分享经济的'顺风车'提出了其建议。本书不乏生动的案例、发人深思的见解,具体的内容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待读者们自己去探索。我接下来主要谈一下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点。
首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分享经济。毫无疑问,分享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和科技发展到当前阶段出现的积极的创新,但其也并非没有问题,更不'包治百病'。面对分享经济、乃至之前或以后会出现的许多热门的概念、词汇,我们都要有一个理智、客观的态度。分享经济最大的价值之一,无疑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正如本书给出的分享经济的定义所述'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聚集、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但这个闲置资源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在中国有着极其不同的内涵。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着大量闲置的汽车、房屋,将这些闲置资源有偿出租使用权也是分享经济发展的起源。但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相比起发达国家来说最多的闲置资源是人力。这就导致分享经济在中国的落地产生了与发达国家极其不同的路径,而最显著且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许多人将分享经济平台当做了其全职的谋生方式。本书中专门有章节提到'分享经济平台是反周期的就业蓄水池',但如果周期过了水没有排出去,'兼职'、'零时'的工作成了实质上的全职工作时我们应如何应对?2015年6月,针对某一Uber司机提出的劳动仲裁,美国加州劳工委员会就裁定,Uber司机属于公司员工,而不是合同工,Uber需要向该名司机提供全套的相关劳动保障。虽然这个裁决仅是个案,但分享经济平台的劳动者的劳动属性、权益保障的问题无疑是我国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目前还缺乏深入的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分享经济远不仅仅是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其带来的影响涉及到了就业、社会保障等复杂且事关重大的领域,这需要我们高度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其次,是分享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未来,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从全球经验来看,美国就是以自己雄厚的科研技术优势、完善的创投体系和相对包容的政府引领了全球分享经济的发展,而在相对保守的欧洲大陆,很少看到分享经济发展的优秀案例。虽然我国对于分享经济大态度还是相对开放和鼓励的,也正是这样才能诞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之一的滴滴出行,这无疑值得高度的肯定。但我国虽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已快40年,但在监管领域仍不乏一些未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习惯和做法。在前期面对互联网约租车的监管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一刀切的'任性'的处理方案,而且对于所谓'黑车'的钓鱼、暴力执法现象也在多地出现过。我们的政府和各级监管主体要逐渐习惯、适应从'管理'向'治理'的职能转变,这就对我国的城市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出了要求。首先,在面对新兴的商业模式时,政府出台监管规定不能操之过急,在保障服务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行业具体如何发展、如何组织应该让市场通过竞争得出结果,而不是一上来就用具体的法律法规限制死。同时,我们要改革我们的治理体系,让所有相关利益主体:政府、企业、智库、个人都参与其中,有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和方式。城市各个方面的治理都不应再是一言堂,一方可以'任性'而为,而是需要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参与到其中,协调各方利益,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
最后,柳青提到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很深刻,她在书中的访谈中提到:'分享经济还有一个隐形的价值之前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信任的重建,这对整个中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有一个良性促进作用。'我认为分享经济在这点上的积极意义甚至比经济上的意义更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物质文明的长足进步,但精神文明上无疑没有跟上相应的步伐。而从农业文明的熟人社会走向工业、城市文明的陌生人社会,社会信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疑是一门必修课。分享经济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来补上这门课。通过分享陌生人的汽车、房间和其他财产,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与陌生人沟通,增进相互的了解。我自己就通过'顺风车'和几个邻居成为了朋友,而没有分享经济的产品我们之间几乎不会有任何交集。
正如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在本书前言的题目:分享经济浪潮,中国应能引领世界。在这样的大好机遇之下,我们社会各方都应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企业不断创新、用良性的竞争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政府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智库等研究机构通过客观深入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大众通过增进的信任推进分享经济进一步深入人心。当然,这其中势必还会有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就像程维写道的:'未来的道路艰辛、遥远,却富有美好的想象空间!'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