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的精神与教育的目的-《师道》书评

  品味《师道》,本书全方位地描写了姜泗长丰富、多彩、曲折的人生之路。从书中你会惊异地发现,主人公最辉煌的时期不是在人们常说的三十而立之时,亦不是四十不惑之年,更不是五十知天命之岁,却是在夕阳横照的耄耋之年。一位耳鼻咽喉科专家,一位医学教授,得到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这其中的风雨,真情'师'意,将带你进入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此书作者是姜泗长教授身边的工作人员,她以生动的笔触,流畅的文学语言,翔实的史料,再现了以姜泗长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为人类幸福和安康而努力奋斗的人们,他们都是老师。
  要晓得中国文化分三道,师道、君道、臣道。师道是超然物外的,所以可以做帝王师;我们称孔子为先圣,也称先师。我说我们有几个老师,除了孔子,还有老子、释迦牟尼都是,耶稣、穆罕默德是副教授。这些圣贤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教育家。师道超越了做领袖做皇帝的君道,和做宰相、做好干部的臣道,这三道本来是合一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就是使你走这三条路,教育家走师道,以师道自居。古礼上,皇帝见到老师要下拜,老师不须要拜皇帝的,师道很了不起。我们想要以教育家,以师道自居,在人格的建立上就有所不同。像我们喜欢走这个路线,大丈夫不能立功于天地,不能使国家太平,只好走师道的路。
  那么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化民成俗'是师道的精神,'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皇帝也必须要尊师重道。不管哪一行业,社会上成名的人士,不一定是从很好的学校出来的。这就是性情,他的禀赋问题了;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我们做老师的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我自己的感想,就像古人的两首诗,你们看看,诗的文学味也很好的: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雨后山中蔓草荣',一阵大雨下来,山里头的草就长起来了。这是诗哦!文学哦!我们国家这一百年的命运,遭遇到这样大的一个劫数,就是所谓的雨后山中;而现在青年人、新的一代站起来了。'沿溪漫谷可怜生',沿溪满山谷都是草,这些草自然就成长了,那个草好可怜,可是它自己长得很快。我们生命活着,后代青年成长起来,也是非常可怜,靠自己成长。'寻常岂藉栽培力',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岂藉',哪里是靠人家栽培的力量。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是草木,平常没有农夫区浇肥料,也没有人管,它也自然成长。'自得天机自长成',我的一生自己就有这个感觉,不是谁培养我出来,是我自己成长起来的。其实受教育的孩子们,将来好坏他自己会成长。我很感慨,一般社会上有成的人不一定受过好的教育,当然能受好的教育更好,我们并不否定教育。
  还有第二首诗: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自少齐埋于小草',你看自己教的学生,看不出他将来的成就,如果有先见之明看到,你真是一个好校长、好老师了。这小小的一棵松树,是跟草种在一起,一起成长的。'而今渐却出蓬蒿',很了不起的、几千年的一棵大树,它在草里头慢慢自己长出来。'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当它和草一齐成长的时候,当时的人,不晓得这棵树将来会长到天那么高,不知道它将来会变成万年的古木;一直要等到若干年以后,它变成大树、冲到天上了,大家看到,哎唷!好伟大,才受万人景仰,有些老百姓还要烧香礼拜,当成神木。
  这两首诗就是讲个人的成长,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像我们同学里头有很多人今天都在社会上站起来了。'时人不识凌云干',当时的人看不出来,'直待凌云始道高',现在看起来真不错啊!教育就是这个道理。以上正是对姜泗长的真实写照。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书评家徐鲁有关中外童书的序跋与导读文章的精选集。全书共分四辑,辑一是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各类原创童书写的序跋与导读;辑二是为一..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如果说好的书籍能给我们打开通往知识、智慧和美的大门;那么好的书评就会给我们打开通往这些书籍的大门。朱自清先生对书评的写作是很好重视的,他的书评如同他绝大多数的散文真实自然又老实严谨不乏风趣。通过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