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读《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有感(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评
李嘉图说:'使用土地支付地租,只是因为土地的数量并非无限,质量也不是相同的,并且因为在人口的增长过程中,质量和位置较差的土地也投入耕种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当次等肥力的土地投入耕种时,头等的土地马上就开始有了地租,而地租取决于这两份土地在质量上的差别。'李嘉图在书中以不同土地的耕作情况来举例说明地租的形成。他假定第一、二、三等土地使用等量资本和劳动时所产净产品分为一百、九十和八十夸特谷物。同时,他把情况分为三种,也就是对于土地肥沃且充足的地区来说,只需要耕种第一等土地,那么全部净产品将属于耕作者,成为所垫付的资本的利润;而当第一等土地的生产不足以维持人口的增加所需要的谷物时,第二等土地就会投入使用,那么对于只能收成九十夸特的第二等土地,第一等土地就多出了十夸特,从而成为第一等土地的地租;同理,当第二等土地不足时,第三等土地投入使用,那么第二等土地的十夸特、第一等土地的二十夸特就分别是对应的地租。并且,随着更劣的土地进入耕种,较优的土地地租不断增加,而更劣的土地没有地租,因为它的净产品只等于利润。另外,李嘉图还对级差地租的几个形态进行了解释说明,原理同上所差无几。并且,在对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分析中,他认为追加投资,会使得产量递减,前次的逐次投资便产生和增加级差地租,但最后的投资也就是生产率最低的投资,不产生级差地租。这样,无论是耕种更劣的土地,还是在同一土地上追加投资而其生产率降低,粮食价格都会上涨,级差地租也随之增加。从而,根据这一点,李嘉图针对当时争论的问题,也就是地租是价格的结果还是原因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地租应该是价格的结果,'地租决不会成为谷物价格的组成部分',而他这一看法也确实是正确的。
那么,从上述李嘉图的观点来看,他认为是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值得我们佩服的是他能够认识到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愈加匮乏,但是他却错将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当做是其原因。而原因应该是由于土地经营的垄断,即便土地是无主的,级差地租也是存在的。另外,由于时代的局限,他还不能认识的到在我们如今所享有的高科技和高水平农耕所带来的益处,因而即使土地资源有限,或者土地贫瘠,我们也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运用化肥、科技等,提高产量,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价格的结果,地租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具体地讲,在地租产生的原因上,李嘉图的说法是有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是土地私有的原因,'土地的占有以及随之产生的地租';另一方面,他又说'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是支付给地主的报酬。显然这两种观点是矛盾的。对于第一种看法,他是从土地私有权来谈论地租的,可是在这本著作中却没有区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样就会混淆了这两者的地租,这也可能是李嘉图处于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从而错把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规律当成了地租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于之前谈到的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却也和土地私有难以联系上,只要土地肥沃程度有差异,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无论土地私有或公有都不妨碍级差地租的存在和产生呢?这二者之间着实难以有必然的联系。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经济学家、思想家而言,思想就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好遗产。因此尽管我们从《原理》这本书中看到了李嘉图对于地租的论述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些都无法否认他在地租学说方面的贡献'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可以说言古人之未言,独树一帜,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斯密生产理论之后的分配理论的重大发现者。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和标准,进而阐述了地租的性质、产生、变动等规律。而李嘉图又不同于斯密,如果说斯密时代更多是在考虑如何做大蛋糕的话,那么,李嘉图时代则要考虑如何分配蛋糕。当今中国也正是面临同类的问题,尤其是在房市这方面。当城市化掀起房地产热时,土地成为了一切财富的总象征,而地租理论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核心内容。 那么,如何通过对各位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的运用,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应对,恐怕还需要一些摸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