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life, or Better world?
'从我们观':写在《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第2版)的出版之际
邹晓韵,侯利/文
链接:http://t.cn/E2YGUWy
从我们观特殊青年。在接触特殊青年的过程中,仿佛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不断切磋、琢磨。已经不能用'同情'、'怜悯'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了。上苍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机会,直接就给了一副最难打的牌。我们感到命运的不公平,感到无能为力的挫败,可是又感到有一线希望,在这些NGO组织的关怀和指引下,他们正在慢慢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我们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和我们相似的地方,我们有相同的笑容,相同的憧憬,同样会失落,同样会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冲击,只是面对这些冲击,他们更加无所适从。我试图用平等的眼光去看他们,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想法不可思议,但却有些地方无比美好。他们比我们更容易相信美,更容易发现善意,你说他们不懂事,他们有时候却能照顾到你的一点点失落。可能他们就像上帝咬过的苹果,如果你愿意去接触,他们的可爱,真的令人动容。我们认为,在称呼上的改变'特殊青年'就更体现对他们的尊重,我们也更希望,抛开'特殊青年'这个帽子,他们能以'寻常人'的角色,与我们一起生活,感受人们更大的宽容和更平和的善意。
从我们观社会服务工作者。做这样的工作,需要超凡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技能知识。我们身处其中,深受感染,很想伸以援手,在得知受访人喜欢《新白娘子传奇》时,我们曾答应她要送她一套VCD,但是却被看护老师拒绝了,因为这样没有合适理由的赠予不利于他们的治疗。那个时候,我们就感到这份工作的不易与专业。伟大的工作,工作环境却十分艰苦,工作强度也很大。在看护的过程中,随时会有突发情况,为了特殊青年们治疗,自己在着装、饭食、言行举止方面都得将'是否会影响他们'考虑在内。但是他们的付出却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他们如此默默无闻,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在做着一项很伟大的事业,也是传达着一份沉甸甸的善意。慈善工作者,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尊重,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尊敬。
从我们观慈善组织。有更多的公益慈善组织需要被社会看到。我们这次探访的主要是南坪v空间与福泽托养中心。南坪v空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是由政府、社区牵头的纯公益组织,内涵多家社会组织的对外办公室,更像是对外接待与活动的场所,也是在这里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福泽残障康复托养园的特殊青年们。而福泽残障康复托养园的主要基地则在南山,特殊青年们的吃住都在这里,福泽残障康复托养园虽然不是个纯公益组织,但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的托养中心,价格相对较低,也具备非营利属性。部分公司会与托养园合作,捐钱捐物,也会让其员工来到托养园进行志愿者合作,这是比较普遍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两者达到了或精神或物质的双赢,虽然这些公司的初心,这些员工的善意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质疑,但在这些组织的合作方较少,物资与人员较为缺乏的情况下,数量是我们认为重点之一。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些慈善社会组织能够被社会上更多的善心人士所看到,让这些组织有坚持下来的动力,以期在数量与质量上有更多的选择。
从我们观《公益慈善事业管理》课程。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我们有所期待,我认为我们能看见寻常生活的另一面,还有一点猎奇心理的成分在里面,所以选择了这个鲜有人踏足的领域。但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走进公益组织,一步步走进这些特殊青年的生活,我们才发现生活的沉重,可能是我们在学校、甚至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难以想象到的。这些特殊青年,他们与我们有相仿的年纪,却在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承担着我们从未想过的磨难,但是他们有的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没有这门课程,我们依旧会毫无察觉地待在与这些人这些事平行的舒适区。我们觉得,人呢,有时候需要走出我们的小世界,去看看社会的真实面貌,去关注那些特殊人群。毕竟平行的两条轨道,中间有了交集,才能形成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而《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和《公益慈善与社会发展》,就是这样'走出去,创交集'的课程,令我们受益匪浅。
教材《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第2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