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诗词,增文化内涵,赋作文之美-《读宋词 学写作》书评

宋词,是中华古典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典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是一种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古典文学样式,含有丰富的文章写作技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宋词,一般来说,记叙词,叙事,事件时间地点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写景物,物象选择倾注作者的情感。另外,宋词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多用比喻、想象写作手法;偏重于描写景物的宋词,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的再创造;抒情宋词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托物言志是宋词最常用的手法。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借景抒情也是宋词的重要写作技巧,宋词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发表议论为主的宋词称为议论宋词,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议论性宋词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人靠衣装,文靠言装。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章,一定有出彩的语言,或底蕴丰厚,或情感充沛,或闪烁哲理光芒,或飘逸诗情画意,或人文精神高扬,或书卷气息浓郁……文章写作,要博得人的青睐,一定要有若干“亮点”闪烁文间,让人一见倾心。所以,我们可以用宋词作为写作的调料,提高文章品位。学习并熟练运用宋词,既可以使语言生动、凝练,吸引读者的目光,又可使文章有内涵、深度,文意流畅触动情思,做到“读中华诗词,增文化内涵,赋作文之美”。(摘自<读宋词 学写作>,姜越/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

为您推荐

《中华碑帖精粹毛公鼎.散氏盘/中华碑帖精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出土于陕西岐山,历陈介褀、叶恭绰等人递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五十三点八厘米,口径四十七点九厘米。鼎内铭文四百九十九字,是迄今所见铭文很长的青铜..

《中华碑帖精粹石门颂/中华碑帖精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褒斜道是连接汉中和关中的要道,凿石架桥,横穿秦岭,又名“褒斜栈道”。在褒斜道的南端,即“褒谷”,开凿有石门隧道,又称石门洞。自东汉以来,石门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屡经修复。《石门颂》即刻于石门崖壁上。《石门颂》,全..

《中华碑帖精粹吴昌硕临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艺术目前的一代宗师,书画印三绝,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艺术的根基。《石鼓文》又称《猎碣》,介乎大篆、小篆之间,是“千古篆..

《中华文化小史中国文字与书法/中华文化小史》内容简介|作者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乙瑛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刻。原石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现存。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为“孔庙三碑”。碑高一九八厘米,宽九一·五米..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赵孟頫 文徵明临兰亭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赵孟頫、文徵明临兰亭序各一种。赵孟頫、文徵明是书法目前帖派的继承者、集大成者,二人精研《兰亭序》,毕生从王羲之书法中汲取营养,其临作给学书者以可贵的启示。《赵孟頫临兰亭序》,绢本,原为手卷,后改装..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王献之尺牍/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内容简介|作

内容简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又学习张芝草书,少年时即有盛名。后官至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王大令”。父子齐名,并称“二王”。二人书法之异同,历来各有分说:南朝宋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