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去记录你,我的时代?读齐一民《我在好莱坞演过一次电影:天大杂说录》文/王刚 你的人生中有没有特别能大书特书的高光时刻?在刚刚过去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上,很多参加了该次活动的人都说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初听此语似有不妥,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国庆假期有幸拜读齐一民先生的新作,并得以管窥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我在好莱坞演过一次电影》。 初读时,手不释卷,酣畅淋漓。读罢掩卷,意犹未尽。再读时,惊若初见,醍醐灌顶。《我在好莱坞演过一次电影:天大杂说录》,是笔名为齐天大的齐一民先生所作的一本随笔集。“嬉笑怒骂皆文章,行藏去留尽话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爱用短句,题材遍及古今中外,把幽默作为武器。敢于嘲笑,也善于自嘲。这是作者独有的行文风格。 读《重逢阿Q》,你能从里面明显读出鲁迅的味道,并看到作者深受鲁迅文风影响:“但,那个极像阿Q的、像个吊死鬼似的S镇的男子,还是在我二人的大笑声之中,逛游着从鲁迅祖居的黑漆门前晃过去了。”接下来,作者仍然惯用了三个短句:“他,就是阿Q!阿Q—就是他!就是阿Q的他!”而更为犀利的是,在三个短句之后,紧接着又有了十个问句,字字句句,直戳人心,一如鲁迅的匕首般犀利。 在那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的同题小说中,作者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留学期间在好莱坞大片中跑龙套的过程,并给了我们一次欧亨利式的阅读之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不无自嘲地写到,在好莱坞大片中贡献了用慢速播放了数十遍之后才能发现的很像自己的腿型之后,作者很快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找到了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而能被录取的重要原因就是履历表上的那行大字:我曾在好莱坞巨片《Hilander》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在《湘江边上的疯狂—与李阳的一场疯狂的辩论》一文中,作者将他的齐氏幽默又充分发挥了一把。众所周知,李阳的目标是使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李阳的目标是让三亿外国人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齐天大说自己倒是有一种更好更省力的方法,即“先使三亿已经讲英语的外国人取得中国国籍,再使三亿讲中文的中国人获得外国国籍,这样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可使三亿‘外国人’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了。” 齐先生阅历丰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拿过多个学位,换过多种职业,掌握多种语言,对各种人和事都有独特的感悟。在一次文化论坛上,齐一民先生曾诚恳地说:“我深受托尔斯泰和雨果的影响,其实,写书的最终目的还是用自己的笔,记录世界上的事情,我最终追求的是‘大人道主义’,大写的‘人道’。” 现在,人们常说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一代人都有记录自己时代的义务,即使时代匆匆而去,我们笔下的东西永远都在。而这,或许就是无数写作者的“初心”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