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精细化研究 ——读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书评

  2020年对'三农'工作而言,是一个特殊而关键的年份,脱贫攻坚将迎来最后的决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计划也要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脱贫攻坚将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乡村进入全面振兴时代。中国是一个地域差异明显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样是乡村振兴,南北差异、东西差距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层面,有许多具体问题要探讨,而且可能随着实践的深入,需要探讨的问题还会越来越多,这样才可能更贴近不同乡村的实际,真正实现让农民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乡村振兴。

  由此,《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就来得比较及时,读后很有收获,特别是一些通过调查而来的观点值得重视。比如说脱贫攻坚的问题,各地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分类施策,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各地普遍对产业扶贫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作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重视产业扶贫是对的,但更要重视就业扶贫,走出去就业更容易脱贫,特别是老少边穷等资源匮乏地区。作者分析了各地的农民收入构成,最富的东南沿海地带,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非农部分,像收入排名全国第一的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绝对大头(2018年占比62%),其比重已经接近浙江城镇居民,超过全国城镇居民;而珠三角一带的农民,因为'三来一补'的出口产业聚集,土地财富效应明显,财产性收入占比很高,整个广东的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也超过六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人均工资性收入4082元,占比不足四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严重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作者认为,贫困的重要原因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较难融入全国劳动力市场,无法从全国获得平均工资收入,从而造成了农户的普遍贫困。所以,要脱贫致富还得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上下功夫,普及教育,培训农民技能,让他们成为全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合格劳动力。

  再像乡村文化振兴,作者指出了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农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量闲暇时间,但却没有给农民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反而造成了他们的无所适从甚至无意义感,以感官刺激为基础的各种低俗文化泛滥。作者举例说,古代的地主阶级尚且知道耕读传家,既要参加农业劳动,又要读书考取功名。而今天这个传统在农村就快丢失了,农民的孩子也不会种地了,又不好好读书,未来怎么办?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毛主席的语录'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有统计表明,城市人经常运用的手机APP有20多种,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多个方面;而农村人经常运用的则不足10种,且高度集中于社交与娱乐方面,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已经数字化的城市人借助网络进一步提升自己能力与生活水平的同时,农村人却在网络娱乐中继续落后。这两年,火爆的抖音、快手是靠大量小镇青年支撑的,淘宝用户的增长、拼多多的崛起也是依靠小镇青年实现的,当城市的青少年用着移动设备拼命在线学习的时候,而农村孩子们却早早地在手机的娱乐中浪费了青春,不得不让人担心城乡数字鸿沟会不会因此而扩大。

  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作者坚持不能套用城市模式,而是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道路,要特别重视乡村治理的内生资源,最为重要的节点性力量有两个:一个是'中坚农民'(留在农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青壮年职业农民),是中西部地区最佳村组干部的人选,他们在农村收入较高,有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另一个是'负担不重的低龄老人',他们劳动不重,温饱有余,闲暇很多,自由自在,身体健康,仍然精力旺盛,有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可以有效组织起来。对于当前出现的村干部行政化问题,作者通过调查说明这一现象演化的成因,分析其利弊,提出一个设问,为什么以前国家大量从农村提取资源时,村干部有更大的主体性和主动权;而在国家大量向农村转移资源的过程中,村干部却被越来越多的自上而下的规范要求捆住了手脚,失去了主体性和主动权。作者通过调查指出,建设服务型村级组织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中村干部却不得不以大量的精力应对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和检查考核,真正的为民服务却缺少能力和积极性了。一些地方要求村干部也像城里的干部一样每天8小时坐班,而农村工作却有明显的季节性,作者因此提出应体现村庄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何况还有大量纠纷矛盾需要在农民家中完成,而不是坐在村部的办公室。

  作者还借鉴国有农场体制,对改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再造村社集体进行了思考。具体建议是,对不进行自种的农户,其土地经营权只能退回村集体,再由村集体通过招标等方式,集中连片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村集体给予流转农民适当的租金补偿。这样,有利于培植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坚农民',同时可以留出一定集体收入,也有利于村集体开展生产服务,改善基本农业设施。但这一改进牵涉到将土地由农民的财产权利变成生产资料,在法律和实践层面均需要探讨,特别是农民的土地权利如何有效保护问题。或许,当留在农村的农民数量进一步减少,农民收入中来自土地的部分进一步下降,土地从分散经营再到集中经营的'二次飞跃'就更容易实现了。

  (二〇二〇年二月六日夜)



为您推荐

《现实之重与观念之轻-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现实"之重与"观念"之轻: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主要围绕对90年代以来乡村叙事“新变”的认识,侧重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家心理及..

《八月的乡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作品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

《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一位在南方山村长大的70后,当他用稚嫩的眼开始看世界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在目睹中国乡村一百年来*巨大的变化:  知青回城、人民公社的解体、高考恢复、传统民俗的回归、琼瑶小说邓丽君歌曲流入山乡、南下打..

《乡村志:转型中的乡村图景》内容简介|作者

《借命时代的家乡-小说视界中的乡村生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为2014年北岳社厚资重点打造图书之一!每一篇小说都指向当代农村现实的根部,蕴藏着向上升腾的力量,塑造了中国乡村和中国农民的*基本的友情。 看小说,了解社会底层农村生活! 书籍特色..

《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企鹅经典丛书》收录了凯勒的五部中篇,其中《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雷格尔·安慕兰夫人和她的小儿子》《三个正直的制梳匠》选自《塞尔德维拉的人们》**卷,《人恃衣裳马恃鞍》选..

《档案中的永定近代社会生活(乡村百年.第二辑)/乡村百年》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原永定县)是中央苏区有名的县份,有“红旗不倒”的美誉。永定区档案馆收藏了大量史料价值极高的近代永定地方档案,本书在解读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对金砂等地的实地调研,从红旗永不倒、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