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葡萄酒文化之旅 ——读〔英〕尼娜·卡普兰《流浪的葡萄树》-《流浪的葡萄树》书评





  作为职业的葡萄酒专栏作家,作者在父亲去世之后,才渐渐爱上了美妙的葡萄酒,拾回了父亲教给她的那些鉴酒知识,并决定把这些宝贵的知识传承下去,把人与葡萄酒的交流继续下去。于是,她开始了从英国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葡萄酒产区的旅行,以深厚的历史人文功底、诗意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葡萄酒鉴赏水平,呈现出一部高水平的葡萄酒文化盛宴。

  作者在葡萄产区的迁移中追述历史变革,本在修道院旁的葡萄树逐渐被基督徒们神化,耶稣就是葡萄树,而葡萄酿成酒就是耶稣的复活,从此葡萄酒成为西方的人们不可磨灭的食物基因;作者在残垣断壁中辨识古罗马遗迹,为我们讲述葡萄酒如何随着罗马征服者的足迹而不断拓展辐射范围,而欧洲每个地方的居民理论上都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作者在不同酒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中品尝草木味道,能专业地鉴赏一同酿入葡萄酒中的风土、野草和其他果实的滋味;作者在葡萄的成酒过程中感悟人生沧桑,在一场灭绝性的病虫害灾难之后,葡萄又是如何纷纷长出地面,异常的风雨旱涝灾害既给葡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却也留下美妙的年份记忆。

  本书文字优美,可以说把酒的专业、历史的沧桑、语言的优雅和理性的沉思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美的阅读感受,一些语句读起来十分惬意。比如,作者在举杯中感叹,'成年是介于童真和衰老之间的理性阶段,而葡萄酒就是横在葡萄汁和葡萄醋中间的美味间奏';作者在葡萄园中感悟,'如果你提供给葡萄的生长环境太好,你酿出的酒就非常单调无趣。对人来说,道理也许是一样的';作者在葡萄树下沉思,'葡萄酒的故事往往也是一段段背井离乡的故事','亚当是第一个被驱逐流放的人',而犹太人也被罗马帝国赶出了自己的家园;作者引经据典,既然《圣经》中800多次出现葡萄,认为'知识之树'并不是一棵苹果树,而是一棵巨大的葡萄树。葡萄酒也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情结:'我的家庭生活在城市里,而且是被一次又一次地禁止回归故土的犹太人,我们只能在书中寄托对乡土的热爱。所以我很爱拜访不同的酒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借此瞥见不同的人生。'

  本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连获大奖。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作者在书中的自叙可以作为答案'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跟葡萄酒打交道很难,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不是专家,担心遇到没喝过的酒暴露自己知识储备不足,因此不敢大胆进行尝试。然而那些真正的'行家'却一刻不停地探索着葡萄酒的新世界,永远乐此不疲地学习者,从来不会故步自封'。因为欧洲的葡萄酒产区林立,区域差异复杂,一般人会知难而退,而她却喜欢这种复杂,这种深厚的积淀是本书成功的根本。

  那么对照着本书记叙的欧洲葡萄酒产业现状,对中国的茶叶产业也很有启发。欧洲的葡萄酒少有大企业,因为葡萄酒是从圣经诞生以来欧洲人最为熟悉的果酒,产区气候复杂,品质差异极大,最严重的地方每隔几千米就会有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品牌,就像作者形容的'它们就像是一个大家族的亲戚们,你能看到它们身上的某种相似之处,但每张脸、每个人的性格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加之每个地方、每个人的口味追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当地的葡萄酒很难标准化,而且欧洲人从心底对葡萄酒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是抵制的,于是形成了典型的地域产区概念、酒庄酒和私人订制模式。而中国的茶叶也差不多,茶文化底蕴深厚,产区类型多样,茶叶品种琳琅满目,可以说是山头众多,很难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也就很难出现像立顿那样单体上百亿的大型茶企了。

  (二〇二一年一月二日)



为您推荐

《葡萄常》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NULL 书籍特色 “葡萄常”是以制作工艺品玻璃葡萄而名满天下 的手工家族的称谓。该技艺传女不传男,唯一女性传 承人,《葡萄常》讲述几代传承人的故事,包含详细..

《当红葡萄酒》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以介绍葡萄酒为主线,重点从初识、初品和各国葡萄酒三个部分系统全面地描述了醇厚精彩的葡萄酒文化。其中包括葡萄酒的起源、分类、酿造过程、风土条..

《举起这杯葡萄酒》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当您的目光看到这一行文字的瞬间,我想,我们已经在西夫拉姆彩虹桥上握手而成为朋友了。 吴殿彬的这本《举起这杯葡萄酒》是一部创新体例的传记文学作品。书中的主人公鲁祥云,是目前中国葡萄酒界*具代表性的民营企..

《新王加冕-2016欧洲杯巨星盛宴冠军葡萄牙双重终藏》内容简介|作者

《港口城市与入侵者-现代社会早期斯瓦希里海岸、印度和葡萄牙》内容简介|作

内容简介"港口城市的历史与作用-----《港口城市与入侵者:现代社会早期斯瓦希里海岸、印度和葡萄牙》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

《1500-1700-葡萄牙帝国在亚洲-第二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初版于1992年,于2012年修订再版。如作者所述,本书并非一部考据葡萄牙亚洲殖民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史实细节的作品,而是旨在提供一种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综合分析的图式。从1992年到现在,这种图式提出已有二十..

《硝烟中的葡萄酒:纳粹如何抢占法国葡萄园》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并非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品。在纳粹领导人眼中,随着法国的战败,法国葡萄酒成了很珍贵的战利品。从1940年开始,柏林政府便任命德国葡萄酒专家为官方代表,即“葡萄酒监工”(Weinführer)前往法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