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乡村前行 ——读梁鸿《梁庄十年》-《梁庄十年》书评



  《梁庄十年》是梁庄纪实作品三部曲的第三部,继续《中国在梁庄》关注乡村转型之痛、《出梁庄记》关心外出务工人员艰辛之后,再次将目光转回村庄,主要讲述了梁庄五方面的故事:房屋,落叶归根传统思想下的老屋旧舍情结,没有农村人愿意将来死去的时候不是在村庄的家中,于是房屋纷纷翻修却空着;女人,她们自从出嫁便属于男人家,自己的名字甚至自己也会遗忘,芝麻一样的命却是整个家的核心;土地,青壮年纷纷离开,集中流转统一经营便有了条件,但经营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回乡,看似有许多商机却做起来并不容易,人情世故再牵涉其中,五味杂陈;生死,老人们早已看开也早有预期,青壮年突然离世会让家人短暂慌乱然后回归平常,死亡是纪念也是遗忘。

  '看山还是山'是本书的基调。与第一部反映乡村转型时代的触目惊心景象、第二部描述进城农民的惆怅哀怨不同,本书已经平和自然,就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我觉得我真的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分子,消融在梁庄,和梁庄人一起,站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看历史洪流滔滔而来,共同体味浪花击打的感觉。从最初的'看山是山',看到了梁庄、五奶奶和无数的亲人,到'看山不是山',每种事物、每个人的身上都被赋予无数的镜像,现在,又回到了'看山还是山'的状态。'我从来没意识到梁庄如此之美。尽管它的内部千疮百孔。'

  这让我不由得再次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庄稼汉》主题曲中的歌词:'哭了笑了,都在庄稼人脸上;死了活了,都在这疙瘩土上'。只有在农村长久生活过,才能知道,农村人如何能为鸡毛蒜皮你死我活争斗,又如何能在生死离别时坦然如常。这些年来,贫穷、落后、愚昧一直是农村在文本表达中的总基调,不管是严肃的理论研究还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平心静气地看,千百年来,乡村却一直在延续,有可能激荡狂飙,也可能死水一潭,也可能欣欣向荣。你若看见它的一时,或大呼小叫何以如此批判,或百般美化浑若田园牧歌赞美,说到根本上,都只是外人'远近高低各不同'式的观察,甚至想一厢情愿地让乡村如何被改造,但大多都是徒劳的,乡村千年的惯性和超级的稳定结构,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就是慢一些而已。

  所以,作者也终于想明白了,'我想写出这长河般浩浩荡荡的过程,想让每一朵浪花都经过阳光折射'。这是一次本真的回归,在这个中原的乡村,你确实可以读出中国,也可以读懂'三农',当然也可以看到变迁和希望。仅仅是从作者的三部曲对比就可以看出,温饱已不再是问题,为利争夺也不再那么疯狂,村庄还乱着却已比过去整洁美好许多,而个体的精神状态却上升为亟待关注的时代问题,老年人的孤独,中年人的彷徨,孩子们的压力,但也只能在历史的进步中化解。我们可以努力地做些什么,但更多地是祝福和目送,乡村正在越来越美好,将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写于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二日从南宁返回西安航班上)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书目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