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是说》序
答应苗实先生给他的大作《中国经济如是说》作序已经三个月有余,直到今日才开始提笔着实非常惭愧。说实话,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我几乎是在飞机上、火车上和地铁里读完了苗实先生的《中国经济如是说》,每每读起她时,都会让我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忘掉了周围熙熙攘攘的一切、忘掉了红绿相间的K线图,更为重要的是她勾引起我对当年做学术研究时候的回忆。
时隔多年,我已经忘记具体和苗实先生认识的时间,大约应该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结识在人大经济论坛。但真正和苗实先生熟识起来是在2011年年初,记得苗实先生邀请我对他的三大理论发表看法,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和苗实先生逐渐熟悉起来。通过它的文字,我逐渐了解了苗实先生的理论见解,也同时了解了苗实先生的成长历程,在感慨苗实先生成长不易的同时,也十分钦佩他对学术的执着。
非经济学科班出身、出生成长并常年扎根在农村、不任职于任何学术及政府机构、没有名师指点等等,按照'常理'来讲,同时拥有这些标签的人不可能有任何的经济学建树、不可能持之以恒的做经济学学术研究,但是,苗实先生做到了。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苗实先生的经历打破了所谓的'常理',甚至在某些论坛上有人用恶劣的言语来攻击他,是因为我们常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对经济学的执着,本没有先后之分、本没有科班与非科班之分、本没有名校与非名校之分、更没有工人和农民之分,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虔诚的心,任何人都拥有朝拜经济学殿堂的权利,包括苗实先生。
《中国经济如是说》是苗实先生的处女之作,其中的观点有些我已经非常熟悉,包括苗实先生的三大理论:'新痛苦指数'、'大小经济学'和'新三元悖论',对于我对这三大理论的见解苗实先生也收录到了本书中,本人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对于这三大理论的评论我在这里也不过多的论述,因为一来书中已经有我的看法,我无需多言;二来我认为苗实先生书中其他的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苗实先生书中对三农问题的论述。首先,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苗实先生来说,他对三农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发言权,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最为重要的是,他的真实数据为研究三农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与我们那些所谓的名校毕业生只会在电脑前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研究相比有着更切合实际的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词语就是'更接地气'。其次,苗实现在这这些专题中更多的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来对经济学理论去做解释,尽管他目前发出的呼声还不能被政策的决策者听见,但其意义远比经济学理论重要。因为,政策的制定者往往听从的是那些社会知名的'经济学家'的建言,而几乎无法听到农民的看法,更无法听到有着深厚农村底蕴的经济学研究者的建言。从这个角度而言,苗实先生的这些专题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然,《中国经济如是说》一书中也收录了某些论坛上对苗实先生的一些负面评论,其中不乏恶语相加,但我们的苗实先生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我着实欣慰。我为苗实先生作序,也不一定代表我完全赞同苗实先生书中的所有理论见解,甚至包括对苗实先生的三大理论创见我也提出过我自己的观点,但是当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不断挣扎来换取我们在学术界发言的权利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感到悲哀吗?每每这时,伏尔泰那句经典的'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便回荡在我耳边。某些人对于苗实先生的偏见,无非是他并非科班出生、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经济学教育、并没有名师指点等等这些吗?论坛中的一些人,不是将炮弹击中到苗实先生的理论上,而更多的是击中的他这个人。不过,近日欣闻白永秀老教授给予了苗实先生较高的评价,也对苗实之前的工作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这些着实让我替老朋友感到高兴。
经济学之路漫漫且修远,苗实先生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了几十年,在未来的时间中他仍将一如既往的去追求他所想要的真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尽管我从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远离了经济学理论的阵地,但我的心仍旧牵挂着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并且也在实践中检验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在这一过程中,我遇到了众多的经济学追随者,在感叹后生可畏的同时,也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感到担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各种无底线的事情频频发生,十年浩劫让我们绝大部分人失去了信仰,在这种情况下,苗实先生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实属不易、令人钦佩。
最后,我对长期以来支持苗实先生学术研究的家人表示由衷的钦佩!也祝福苗实先生未来在白永秀老教授的点拨之下能够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经济学研究道路,并最终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