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的时候,刘强东在一次演讲中讲,北京80%的O2O将要死掉。事实也证明,自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风投对O2O,特别是本地生活类O2O的兴趣明显不如以前,倒闭的O2O平台与日俱增。为什么大家曾经非常看好的电商蓝海却让无数的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后来读黄若《我看电商2》,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引起了我的共鸣。在黄若看来,O2O的存在要有两个最基本的元素:第一,要有足够的人口密度。因为基本是做周围三五公里商圈的生意,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那么就无法产生理想的营销效果。第二,就是人力成本要有良好的控制。为什么免费洗车倒闭了?为什么上门服务难以持久?为什么京东到家等项目也转型了?因为人工成本受不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黄若认为更重要的是目前的O2O模式都是肤浅的,本质上都在做流量的贩子,倒腾一下流量,根本就没有介入到服务的实质和服务的内容本身。就这样的经过简简单单的一个线上信息撮合,就要挣取中间的差价,这个生意是不是来得也太容易了一点?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科技含量?拿上一点风投,纠集一干人马,迅速建一个平台,肯定不是难事儿,可是长远怎么生存?为了能在低水平的竞争中胜出,各类免费、一元、特价的噱头层出不穷。这就相当于别人在耍猴吸引人,你却猛捅自己几刀吸引人,人倒是来了,可惜吸引来的用户即使都给你付了费,都不够自己疗伤。这就是当前本地生活O2O的悲剧。
在线下的实体饭店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形:在下午3点到5点的时段,宁可关门停业,也不会等可能会来的几个顾客。因为老板们已经算过账了,这个时间已经过了饭点儿,来的顾客是很少的,即使有顾客消费,也养不起这个时段的人工,所以关掉是最理想的选择。那么对目前的一些O2O平台来讲,也面临这样的尴尬,还在为零星的客户踌躇等待,关掉也许是一了百了,不再痛苦下去的最好选择。
怎么样做今天的O2O?我想从黄若的观点再做些延伸。
首先,还是要盯精准客户。不要急于扩张全国。其实每个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务都有很大的市场,只要拿到百分之几的份额都会活得很滋润。与其在满世界狂奔,不如守住一个点,把它做透。以本地生鲜电商为例,如果能在上海占到1%的市场,就有约30亿的规模,这还小吗?
其次,要认真琢磨卖的背后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问题。陆续的一些行内深度文章给我们揭示,发达的电商企业一定是发达的物流企业,而发达的物流企业一定是建立在现代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物流体系。本地生活O2O如果不能对现有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组和效率提升,则不大可能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杀出。在解决当前突出的供应链之后,马上就会面临供应链后端的产业链问题;而在产业链之后,马上会面临更深层次的价值链问题,这都是今天电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第三,不管是从线上到线下,还是线下到线上,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的关键是,要进行业务的数据化、在线化和基于统一大数据平台的重新整合。比如,菜鸟物流通过对物流的信息化改造,形成了物流大数据,又通过云计算技术和智能算法,对物流的资源匹配进行了科学调整,从而让物流的效率提升而成本下降。本地生活O2O也要像菜鸟物流一样,必须把本地生活类的各类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大数据平台的集合分析和处理,进行有效率的改造和对应调整。所以,未来的电商更像是一个大数据平台和智能计算机工作群,这个今日头条已经在信息分发方面实现了,下来这种模式会走向实体经济。
第四,未来的生活类O2O,要从现在的有什么资源就向顾客倾销什么资源,转向顾客需要什么反向定制什么资源。这一点我觉得淘实惠的探索就有启发。他们在做'县域电商自生态'的时候发现,即使基于对现有线下商业体系的线上整合,虽然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依然不会实现过高的利润,因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已经高度透明化和平均化了。所以,他们在现有的渠道在线化之后,大胆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定制一些不是现有渠道的品牌商品,向农民进行推广,销售情况是良好的,而利润提升了不少。这一点,不仅淘实惠证明了,而且在东北、华北的一些区域电商身上也证明了。显然,当电商携大量顾客资源倒推企业生产的时候,他们才有自主掌控的盈利空间。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渠道,在商业的本质上依然没有改变。如果说只被表面上的一些商业模式所迷惑,没有在商业的本质上进行有效的改造和提升,则任何模式都只是浮云。所以,到了今天,电商才是大练内功的时候了。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三日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