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IBM创新力的故事-《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书评

  著名媒体《商业周刊》 (BusinessWeek)和咨询专家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发表了2010年'全球最有创意的50家公司'的名单。 苹果(Apple)连续六年第一、谷歌(Google)第二、微软(Microsoft)第三、IBM第四。 2006年时,IBM排名第十。 无论这个名单是否最有代表性,这里有几个有趣的信息:排在IBM前面的都是比IBM年青许多的IT'个人消费类'的企业;IBM的排名从这个名单首次在2005年出现到现在不断提高。 如果时间倒退40年(苹果在1976年诞生),又如果我们只看企业机构市场,IBM的排名会变成怎样? 一家百年老店如何和比它年青60年的公司在创新上相提并论?

  放眼IBM的历史,创新从来都是IBM非常重视的一项策略,只是在上一个世纪初期,'创新'这个名词还未广泛用在企业策略和管理之上而已(这个词虽然来自古老的拉丁文,但真正被用到企业世界中只是过去几十年前的事),因此创新在IBM创业初中期也并没有被提得太多。 而另一方面,在上一世纪初,更多人把'发明'挂在嘴边,甚至混为一谈。 有一位聪明的人这样解释'发明'和'创新'在商业世界的分别,他说'发明是把金钱变成新的想法',而'创新是把新的想法变成金钱'。

  事实上,像绝大部分人对创新的认识一样,IBM早期创新的'名声'大多来自于它的产品和技术的发明方面。 产品方面,远在制表机时代的各种机器和后来的财务机器时,IBM已经开始了创新的历程。 到了计算机时代,S/360是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发明和创新(实际上S/360也是业务模式创新);存储器是IBM的一大发明,革新了数据存取的方法和密度;计算机语言FORTRAN和COBOL革新了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开启了应用的大门;DB2是IBM发明的第一个关系型数据库软件系统。还有较中后期的S/38,是第一个把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到CPU的主机,革新了用户使用和管理数据的便捷。 此外IBM芯片生产工艺、服务器用的POWER PC芯片、IBM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等等,都是IBM在产品方面发明和创新的例子。 (加注)

  但在众多的创新的尝试中,IBM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地把这些技术的发明提到创新的高度。 有若干次,IBM在发明上领先,但在创新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失去市场的主导权。 最明显的两次分别是关系型数据库DB2和精简指令集计算的架构(RISC)。 两者都是IBM的发明,但却为Oracle(前者)和Sun Microsystems(后者)占得先机,成为IBM后来的重要对手。

  无论如何,在传统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及元器件的创新中,IBM的研发团队多年来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巨大的能力。 从老沃森的时代已经成立IBM实验室和产品开发部门,并同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之上,吸引最优秀的科学家。6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无数的科研成就奖项也印证了这一点。(详见第1章-如何才是与众不同-技术创新领导地位)

  近年来,由于IBM向服务和软件方面转型,产品和科技的创新也比较偏重于服务和软件,这一点可以从IBM每年研发经费和注册专利的倾斜分布中看出,只是这方面的创新更多为企业和IT基础平台所用,较少为大众所知道而已。 相比之下,IBM以往为大众所注意和称道的硬件和元器件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在IBM把和个人消费者关连的PC业务卖掉后,就显得声势较小,在苹果、谷歌和微软这些更面向个人消费类的IT企业前,IBM好像失去了以前的光芒。 但是这绝对不代表IBM这方面的创新停止。 事实上,IBM研发的'深蓝(Deep Blue)'和本书开头提到的'沃森(Watson)',正是代表下一个伟大科技创新突破的可能,有机会重写人类和电脑沟通的方法。

  但是除了产品科技方面以外,老沃森在业务模式上也有创新之处。 他在业界首先推行打包产品和服务,然后以租用的方式付费的业务模式。 这种方式让IBM的收入较其他竞争对手稳定,让老沃森安然度过'大萧条'和世界大战这些困难时刻。 同时,这种模式也大大缩短客户与IBM的距离,使IBM能够更快和深刻了解客户需要和变化,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老沃森对于产品科技创新的成果如何转化成为收入也有独特见解,很早就把这个观念注入IBM。 他成立专利(Patent)的办公室,建立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累积和管理,使它成为IBM的一个竞争武器。 有了这个观念,发明创新所得的知识产权成为了企业的竞争力,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获得不断的投资。 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创新而独特的业务模式,而这种业务模式又是建立于IBM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难以复制。时至今天,专利和知识产权在IBM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业务,发挥着几个重要的作用:

  ' 专利的授权使用为IBM带来纯利甚高的收入,每年超过十亿美元;

  ' 和别的公司交换专利时,作为一种'货币'使用;

  ' 保护IBM自身的产品优势,避免竞争对手抄袭。

  在2010年,IBM获得接近6000个美国的专利,连续17年领先全球各企业,也是累积最多仍然有效的美国专利的企业(超过4万个)。

  郭士纳接手后,带领整个IBM进行了重大转型,在这个转型中,也可以看到IBM不同种类的创新。 首先是业务模式的创新,相对产品创新来说,由于发生于内部,这种创新不太为人所讨论。这方面的创新,最重要的要算是他彻底把IBM的组织架构从阶梯式(Hierarchical)改成为三维矩阵式(Matrix)的组织架构,这在九十年代用在如此庞大复杂的多产品跨国企业,是前所未有的。 通过对组织和角色的改造,他建立了一个IBM独有的市场覆盖和客户销售的模式。 IT行业在过去二十年出现大量整合,因而产生更多类似IBM多产品的IT企业,其中部分也以IBM的组织架构作为蓝本,但始终无法完全复制IBM的模式。(简化模型

  另一方面,郭士纳也开始了业务流程再造,在内部运营上进行创新。 通过各种流程的再造和集中优化,IBM近十年在成本的控制上得到很大的成效,为IBM的业绩贡献良多。

  彭明盛继续同一路线,并把转型当做一项常态工作,追求持续的服务科学和科技创新和内部管理运营创新。 这一投入也直接带来从2006年起进一步开始全球整合的转型,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资源优势,IBM将人事、财务、采购、研发等能力分别从美国总部迁至成长国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成为'全球整合企业(Globally Integrated Enterprise)'的先导者。 另外,他又率领IBM先在业内成立'成长中市场(Growth Market Unit)',实行以它和'成熟市场(Mature Markets)'为基础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组织架构,打破传统的地理地区组织管理架构。

  IBM的员工和彭明盛深深觉得持续的创新力对IBM未来100年的重要性,把'创新为要'写进IBM的价值观中,同时又举行'创新大讨论'(Innovation Jam),进一步去刺激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在IBM内部弘扬创新文化,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带来'智慧地球'的概念和里面众多解决地球问题的想法。

  对外,IBM把创新提到另一个层面,IBM把多年来创新经验形成的知识和客户分享。2004年,IBM就提出以创新作为各行各业成长、走出经济低迷的最重要发动机的白皮书。 在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后,IBM作为高科技的龙头更是当仁不让地推动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GBS)去帮助其他企业建立创新能力。 此外,IBM又承诺,每年将数百个软件有关的专利免费公开,让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使用,促进IT行业生态链的共荣。

  可以看到,在IBM的百年发展中,创新扮演的角色何其重要。无论是产品和科技、组织和内部运营,还是业务模式,创新在一百年里一直影响着IBM的命运。随着公司和环境的转变和需要,创新的种类和领域偏重有所不同。这正好给其他企业看到IBM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只是在产品层面,而是无处不在,对内部运营、管理组织和业务模式均有帮助,甚至连它的创新能力和成果也可以变成业务,提升IBM的市场思想领导力。



为您推荐

《梦幻型版智慧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运用了精致剪贴单一技法扩大发挥,将神奇的美工技巧发挥到极致,只要学会简单的技巧,就可以做出包含邀卡、吊牌、挂旗、海报、场景布置等应用,让大家只要经过简单的学习,就能立刻成为神奇的美工创意大师! 本..

《琴心慧珠-从二胡到生活的智慧》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琴心慧珠从二胡到生活的智慧》将二胡演奏、心灵修养、茶余闲谈、逗趣调侃和初次发表的十篇论文,以及我为母亲所写的一个电影剧本五位一体,主要是作者多年来偶思所得之只言片语,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提出宝..

《爸爸妈妈.请做我的摄影师:十万父母拍娃智慧分享》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用拍照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千百万父母都会做的事情。可是,如何拍好一张孩子成长瞬间的“大片”,却又不是那么容易。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章可循,会按快门并不是会拍照,只有真正跟着好的老师学习掌握方法,才是从小..

《摄影大师的智慧》内容简介|作者

《小相机大智慧》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目前数码袖珍相机日益普及,但大众的摄影知识并未如相机这般普及。《我的数码摄影入门书:小相机大智慧》针对这一情况。讲解了当下流行的数码袖珍相机的使用方法。曾获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大奖的专业摄影师阿诺德·..

《中外智慧趣味书信集萃-笔尖的智慧与舌尖的艺术之五》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中外智慧趣味书信集萃》收集古今中外智慧趣 味书信216封,内容涵盖睿智、才识、美德、笑话、 巧趣、珍闻6个方面。这些书信..

《读民谚 长智慧》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流传在民问的俚语俗谚,是百姓谋生谋福的处世智慧,是社会阅历、人生体验的总结。民谚代代相传,遂成口碑,因而具有公理性质,是一个民族普遍的文化心理和共守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救弊扶俗的伟力。 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