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历史变迁-《印度!印度!——NHK眼中的印度》书评

  近代中印关系史变迁

  中印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态度极为复杂,印度著名学者谭中将这种复杂态度总结为:'怀疑、神往、震惊、联合、竞争、友好、焦虑、恐惧、愤怒、畏惧、敬重、轻视,而首要的是迷惑不解。'

  在1947年印度独立之前,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与殖民地印度同样值得同情的弱者,正遭受着西方列强的欺凌,但中国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一定会再度展现昔日的辉煌。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1988年英吉拉。甘地总理访华,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印是兄弟的友好记忆,也有1962年中印战争的屈辱和仇恨。1998年,谭中主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跨越喜马拉雅鸿沟:印度寻求理解中国》一书的出版,开始让印度对中国的心态变得客观和理性。

  目前在印度政府内部对中国的看法具体可以分为三派:一派以国大党为代表,认为中国已构成严重威胁,并抱以高度忧虑,但鉴于1962年边界战争的失败,主张避免同中国为敌。第二派以执政的人民党政府官员为主,一方面笃信均势政治原则,另一方面认为保持同中国对话至关重要,此外还希望学习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经验。第三派最为强硬,鼓吹同中国对抗,大力提高印度的军事能力。

  尽管对中国的认识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根本对立,但印度人普遍认为中国对印度来说至关重要。

  总得来说,印度对对华政策还是采用'接触'制衡'的战略。



为您推荐

《国家、民间、文化遗产:社会学视野中的吴地古琴变迁(增订本)》内容简介|作

内容简介本书以江苏省吴地(苏州、常熟)的民间琴社——“今虞琴社”、“吴门琴社”为具体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直至2002年古琴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止。结合整个宏观的历史政治、经济、文..

《腔里拉魂-从拉魂腔到柳琴戏的传承与变迁》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柳琴戏——脱胎于清代中叶出现的拉魂腔,20世纪50年代具有了官方文化体系下的“剧种”身份认同,今天已成长为活跃在鲁南、苏北交界区域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地方性大剧种。本文借用“拉魂腔”名称中特有的时代性因..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书评家徐鲁有关中外童书的序跋与导读文章的精选集。全书共分四辑,辑一是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各类原创童书写的序跋与导读;辑二是为一..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为朱东润先生生前未刊 稿,曾于去年与《八代传学文学述论》一并合刊,收 入《复旦百年经典文库》。此次单独出版,颇具重要 意义..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成都形象表术与变迁》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成都形象:表述与变迁》对古今成都形象的表述变迁进行考察,以此探知成都的生活方式、道德价值、精神气质如何形成,如何被外部、内部人群感知和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成都又怎样利用形象资本应对和加入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