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世纪大讲堂楼宇烈的《佛教与中国'和'文化》讲座,学习了一些佛学的基本知识。在人们追逐功利的心态十分强盛的情况下,佛教对人们的心灵是有补益的,主要是以'三学'来消除'三心'。即通过'戒、定、慧'三学来消除'贪、嗔、痴'三心。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历史上曾经有过'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分工。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但不是原始佛教的'禅',而是中国禅宗的'禅'。中国禅宗的最重要特点是回归和高扬佛教的人文精神。即,释加牟尼针对婆罗门教的梵天神决定人的命运论而创造佛教时提出的,人的命运由人自己的'业'造成,有什么'业'即有什么'报'。把人看作最根本的、最后的决定力量,这就是一种人文的精神。'禅'要求人们打破各种各样的'执著',回归人的自然本来的清静本性。但并不要求人们完全的出世,而是不离生死而得涅槃,不离烦恼而得菩提。故,修禅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修;佛法就在日用处。包括冯友兰等大师在内的那一辈知识分子流行过一个口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家也跟儒家、道家一样有'和'的思想,但更多的要求人们去落实到心里。
一是要用惜缘心来化愚痴。所谓愚痴就是放不下,对世界如此,对自我也如此,容易以自我为第一,产生傲慢,因而要珍惜各种缘分。
二是要用宽容心消除嗔心。就是要尊重、理解、包容、平等、欢喜。佛家讲,要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智;要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要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的自立。
三是以感恩心、奉献心来消除贪心。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就两个字:悲、智,悲即慈悲,对别人要去苦予乐,是度人;智即智慧,对自己要求得解脱,是自度。故大乘佛法的根本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只要每个人都珍惜缘分,增长智慧,保持平常心、宽容心,又有感恩心、奉献心,这个社会就能够净化,就能宁静、和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