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孜孜不倦去学习的西方文化早在一战时期已经出现衰败的迹象,那个时代隐居在慕尼黑贫民窟中的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烛光下完成了引起轰动的《西方的没落》,检讨着西方文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检讨为什么会有战争。此后,欧洲人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越来越强烈,直到今天。2003年,法国思想家埃得加'莫兰在世界公民大会上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报告说,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造成各领域的隔绝,限制了人们的智慧能力,使人们在复杂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对根本和全局的问题视而不见。
而如果倒推至19世纪初,则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浪漫主义兴起,对自由资本主义带来的人类自由和个性解放充满信心,然而发展到后来的结局是,人不仅没有解放,反而被束缚在机器上。于是一种巨大的感伤、绝望与怀旧的情绪开始弥漫,成为现代主义的核心。发展到1960年代,后现代主义出现,反对一种视觉、一个理想,但大家聚在一起却形成了众声喧哗、杂乱无章的局面。后现代主义冲击了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剩下的却只是零碎化的、浮面化的现代性思想碎片,并没有提出新的发展的可能性。于是,新的思潮开始形成,欧洲理想被提出。
所谓的欧洲理想是相对于美国梦的。杰里米'里夫金在《欧洲梦》里讲述了欧洲梦如何使美国梦黯然失色。所谓美国梦,指的是最先进的物质进步,最丰富与最平等的成功机会,即人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去寻求更多的财富,但比较少关心社会的福祉、他人的福祉和人类的福祉。欧洲梦则不同,它要求的是生活的质量,而不是财富的无限积累;经济和自然界的能力应该联系在一起,不能够无限制地发展。杰里米说,欧洲梦正处在后现代与多元文化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是联系后现代主义时代与未来的多元文化全球化时代的纽带。
美国梦的实现在世界范围内是不现实的,如果全世界都要过美国现在的生活,则需要7个地球的资源以供开发,因而要被欧洲梦取代。欧洲梦的两大支柱是:文化多元主义和全球生态意识。其指出的方向是:人类追求的不是物质的积累,而是自我的修养;不是聚敛财富,而是精神提升;不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感情,与他人共同生存。一个人有再多的钱,如果不懂得欣赏自然,不懂得欣赏音乐,也不理解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学财富,真是枉活了一辈子。
从美国梦到欧洲理想,对正在成长的中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纠正那些无止境地经济发展与物质追求倾向,更加自觉地追求物质与精神同样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状态,而从中也可以看出与中国早期哲学不约而同的身影,这也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