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2011年投资报告
'人民币和大宗商品首当其冲
高盛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稳定在长期趋势水平附近,2011年GD同比增长10.0%,CPI同比增幅分别为4.3%。
报告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波动较大,一季度面临过热压力,二季度增长因政策介入而明显放缓、三季度强劲反弹,而四季度过热压力可能再度显现。全年GDP同比增幅有望实现10.1%。对于2011年,如果不会出现严重政策失误,年均经济增速将再度达到长期趋势水平,而且可能不会出现2010年明显的波动。高盛预计,2008-2010年中国经济的潜在趋势增长率仍保持在9.6%的稳健水平,而未来趋势增速将在2011-2015年小幅放缓至9.3%。
10月份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11月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报告指出,'由于政府可能推出旨在抑制通胀的紧缩措施,政策收紧对增长的影响可能在2011年3月显现,二季度将更加显著。即便货币当局在2010年12月开始大幅收紧信贷,2011年年初时此举对增长的影响可能仍然有限。因此,经济增速在2011年二季度可能面临一些下行风险。但政策过度紧缩导致增长大幅放缓的风险仍然有限。'
另外,由于通胀压力日益加大,中国的决策层收紧了货币政策并出台了针对农产品供应的调控政策,但8-10月份商业银行贷款再度加速增长导致金融状况放松,高盛报告认为,'尽管货币政策收紧,但金融状况在过去三个月有所放松。预计进一步宏观政策调控势在必行,可能导致2011年二季度增长小幅放缓。'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报告指出,决策层倾向于在中长期保持财政政策立场不变,同时采用货币政策立场的改变来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整。但即便官方财政政策立场没有改变,政府也可能在明年提交规模更小的财政预算赤字方案。通胀率显著上升将促使政府在2010年四季度-2011年二季度从实际意义上收紧政策立场。
展望未来,因为就业增长放缓拖累,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增长水平可能在2011-2015年小幅降至9.3%,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有望保持强劲,因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劳动力持续流出农业领域有助于抵消潜在投资放缓所带来的下行压力,预计未来五年的投资增速将低于2008-2010年;同时预计2011-2012年的出口增长只会较2010年略微放缓;旺盛的内需将令进口保持强劲增势,令贸易顺差处于合理低位。
就季度走势而言,报告预计,实体经济在2010年四季度和2011年一季度保持强劲,到2011年二季度时则会因政策进一步收紧而有所放缓。由于CPI通胀率随之下降,预计政策放松将令经济增长在明年三、四季度重回趋势水平。在2012年,随着新政府通过改革来着重强调经济增长的'质',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2012年GDP增长9.5%。
美国2011年度的GDP增速可达到2.7%,2012年更会提高到3.6%。全球的经济增速则会在2011年达到4.6%,2012年时达到4.8%。
报告部分内容被美国网站Zero Hedge blog公布出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围观'。
关于美国经济预测的报告是由高盛集团的分析师哈组斯(Jan Hatzius)领衔撰写的,而关于世界经济的预期则是由另一个高盛高级全球经济分析师威尔森(Dominic Wilson)主导。
按照公布的邮件内容,高盛集团对经济增速、失业率和通胀水平给出了预期。高盛的分析师认为,美国的经济前景从过去几周看来愈发地显得光明,正是基于此,他们预测美国2011年的GDP增速将会提升。
同时,这一报告以相当积极的口吻预测美国2012年的失业率为8.5%,比较起现在美国的失业率9.6%,这个降幅不能说特别显著。
同样的,关于美国的通胀水平,这个预测报告也显得相当乐观他们预测美国的CPI数据将会在从现在到2012年度之内保持住0.5%的水平,也基于这一判断,哈组斯得出美国将会保持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利率在2011年到2012年都会保持比较低的水平。
关于中国经济部分,高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向好,明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而高盛集团2011年度'最想投资的项目'就包括人民币,其它项目还有美国银行股、高风险低价的劣等债券、大宗商品以及日本股票。
然而,如果比较起其它组织所给出的预测数据,高盛的预测确实可以说得上是比较高的:彭博社给出的美国经济增长率预测为2011年2.5%,2012年3.1%;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近期也降低了原先的预测水平,预计世界经济在2011年增速为4.2%(原本预测为4.5%),2012年则为4.6%。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在其周一(12月13日)公布的《2011年商品展望》中表示,原油等周期性商品有望在2011年实现强劲增长,同时还在其中更新了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预估。
高盛称,2010年商品回报率的增长主要受黄金和农产品等非周期性商品的推动,两者涨幅均达到20%以上,但由原油等周期性商品引领的增长已初现端倪。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