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川省工商学会副秘书长邓清源参加成都市工商学会创新成果颁奖大会)
'大凡不平则鸣,人在郁闷不得志时,就是最温和的人也要呐喊几声。如大诗人白居易,他对自己的政治生命早已做好了两手准备:'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兮突兮,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时机来了,就会像云龙翻腾、鲲鹏展翅,用尽全力大干一场;没有机会,就做隐居深山云雾的虎豹、鸿雁,奈住寂寞全身而退。这是白居易这类古代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怀抱济世之志的士大夫给自己设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典型人生道路。但他在政治上始终未能大展拳脚,没有实现'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济世理想,但也不甘心做闲云野鹤式的闲人,虽不像李白那样吼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也郁闷地低低牢骚两句:'月傣百千官二品,朝庭雇我作闲人'。这是他出任太子少傅(太子的辅佐官)这个闲官但官阶、工资是他一身中最高时发出的感慨,对照他刚入仕途担任个抄抄写写的文秘时的那份高兴劲:'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途,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安逸)',就有点大相径庭了。由喜而怨,足见他做官是想实实在在干点事业的,即便做了位居高位、工作清闲、月俸很高的太子辅导官,也不甘心得很,颇有点后世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风范。他的牢骚是不甘享受而不作贡献的牢骚,因而发泄归发泄,倒没真正寂寥消沉下来,虽然没有突出的政绩,倒也留下许多千古绝唱,是唐代留存诗歌最多的文学家,还意外地成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通过诗歌主动向社会申报个人收入与财产的官员。
白居易此路不通,却在曲径之中柳暗花明。十一月中旬访蜀中仅次于青城山的第二大道家圣地三台县云台观,聆听住持付元法道长为同行阐释人生,颇多感慨。付道长自言不算命,不看相,凭学理与时世结合推算别人的过去与未来,据同行讲我们的一位同事的牢狱之灾被其判得很准,别后不久便出事。我未能亲耳听其神推,但此次听付道长谈其一生吃素、遇事不烦、身体健康,七十来岁的老人,我辈已穿毛衣,他仍身着单衣,握手有力,中气充足,深信欲望太多、牢骚太盛是现代人的一大通病。看到别人钞票赚得比自己多,便长吁短叹心里不平衡;别人升职提薪自己无份,便满腔怨气,没有好脸色;上司束缚太多,人际关系太复杂,便草木皆兵时时自危'如此生活,终成大病。大病而不知像白居易那样'移情别恋',别寻出路,一生也就昏昏噩噩、痛痛苦苦地走完。
当然,牢骚几句只要不时时怨天尤人,而能自怨自艾,也是一种渲泄与反省。普通人有了气,弊在心里难受,偶尔牢骚几句,似乎无可厚非。不过,有两种情况值得咀嚼评论一番:
一是有些牢骚,但总是装出'这烦恼诉与谁说'的样子,叽叽喳喳,到处散布怨气,看世界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弄得大家都不快活。这是典型的怨天尤人。这种人的人际关系肯定特别紧张,也难得有知心朋友。这类人,总不相信别有洞天,总不能在发泄之后安安静静反思一下,成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比如白居易这类文人政治家自知自己因文而闻名于世又因文而获罪于人,权贵们听到他的《秦中吟》都相视变色,掌握军权的人看到他的《宿紫阁村诗》而切齿痛恨,但他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不畏权贵怒,亦任亲朋讥,'抱定'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通过讽喻资政的目的写作,因而大成于诗而流芳百世。在歌舞升平的朝代,他在《秦中吟》中写出这样的诗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岁暮天地闲,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确实如他推崇的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触目惊心的世道,权贵们看后能高兴吗?但他虽有不为世人理解的怨气,却为了开阔皇帝的见闻、资助其处理好国家大事冒着因诗获罪的风险直陈民生疾苦,将怨言变成了士大夫的风骨。虽不能大权在握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却时时用诗文警醒当权者,虽然当时没有多少掌声,但后世称誉之声不绝于耳。有些人说,学不了白居易那样发愤著文。不错,不是人人都能如此,但牢骚之后自怨自艾,克制一下自己,多想想周边的事情,抱定境由心生、心想事成之良好愿望,便既可周身通畅,又可多了解一些人生世相,多明白一些道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即此之谓也。
第二种情况是牢骚太多,发不完,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因而意志消沉,干什么事都有气无力。更有那心胸偏狭之人,日久渐生阴暗心理,干事情常给人使绊子,我不行,别想你也行。这种人,坏就坏在牢骚太多,早忘了伟人告诫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多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不注意别人,因而不顺心的事儿多,带生闷气,肝火也旺,说不定会气破肚皮。另外,牢骚又往往跟嫉妒是孪生兄弟,看到别人成功了,常有一些酸溜溜的感慨,典型如'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青年才俊周瑜,因觉孔明才高于己,恐事后成东吴大患,屡次设计欲害孔明,结果在孔明棋高一着的应对中被活活气死,死前发出举世无双屡屡被后人引言的牢骚----'既生瑜,何生亮',不断撕扯着人类的心灵。
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上,不尽人意事往往接踵而至,如何应对?唐代两位诗僧的一段有名对话亦可为戒: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谩我,冷笑骂我,藐视目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诈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尾。'
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此段佛教禅宗式的对话,其实也包含文化人津津乐道的老庄精神,所以在明清年间,佛教有寒山拾得,道家也有寒山拾得,供之为和合二仙,由两位肥嘟嘟的手拎荷花、手捧圆盆的男孩组成,寓有'和谐好合,全家和好'的意思。这两位和合仙人是神界中管人间情缘和谐的。因此,上述对话颇含解决人际和谐关系的哲理,这不是现代人的阶级斗争学说,大作家林语堂认为此类处世观养成了中国人'老猾俏皮'的品性。不过,这种和谐观对那些牢骚太多的人来说,仍不失为一剂良药,这是一种忍耐的生活态度,也是从好处看别人的动机、行为,即使表现为粗鄙也权且当他只是一时的失当,不是其本意,所以要'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拾得为寒山开出应对烦恼的药方:'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得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与基督耶稣一句讲宽容精神的名言'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宽恕之道东西文化同理。当然我们也要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积极的态度将不平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在不顺眼、不如意的牢骚中走进死胡同,这样才有社会的进步、真正的和谐。我想,白居易不甘作闲人之类的牢骚,很可能包含了这样的想法。事实上,他既有'济天下'的儒家之志,又有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这也是知识分子外在失和时寻找内心和谐的典型之路,人生的不同阶段儒佛道水乳交融,既不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凌云之志,又能持'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的闲适之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