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不少争议。说西红柿是蔬菜吧,有人会跳出来说'君不见如今的水果店都在卖西红柿?君不见一个个小巧可爱的西红柿'正襟危坐'在各类酒店提供的水果甜点盘中?'要说西红柿是水果吧,卖菜的大爷可就不同意了,'我卖了几十年的西红柿,打死我也不能相信西红柿是水果,分明是蔬菜嘛,你们睁着眼说瞎话啊?!'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奈之下,唯有寻求法官的裁决。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经过审理后,判决西红柿属于蔬菜,原因在于'正像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这是学堂兄在其新近出版的大作《无法不谈--- 一个法律人的行与思》中讲述的一个有趣而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其实,故事尚未结束,学堂兄紧接着评论道:西红柿属于蔬菜倒不是因为它就是蔬菜,而是因为法院认定它属于蔬菜,并以判决的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从而将一个普通的案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与深度,与法律人以高尚的灵魂处理世俗的事务之职业特性颇为契合。然而,即使有法官的最终裁决,学堂兄依然带着法律人的固执和批判而质疑:一物两用的西红柿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呢?其实,不难看出,这其实是学堂兄对读者的询问:亲爱的读者,你觉得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
以一种极轻松自然和流畅的文笔将案件事实如行云流水般铺展开来,正当读者沉浸在趣味性极强的故事中时,作者笔锋一转,从理论的高度评析案件的意义和价值及带给人类的警示,最后像拉家常般亲切地问读者'你觉得如何呢?'这就是《无法不谈》所展示的风格之一。学堂兄并没有像大多数的法律书籍的作者一样居高临下,正襟危坐,与读者保持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而是尝试与读者对话,在使读者享受有趣的故事的同时,领悟到法律的精髓,同时启发读者进一步地思考,发出自己的质疑。
正如学堂兄在引言中所阐释的,《无法不谈》有两个深层含义,一是谈什么也离不开法律,二是,在言论普遍放开的当下,发出自己言语的冲动'难以抑制'。说实话,多亏了学堂兄'难以抑制'的冲动,这本好书才得以面世,以飨世人。
书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法律书目,而真正好的法律书却少而又少,大多只是滥竽充数,粗制滥造。想必很多人有这种感觉,国内很多法律书往往一看目录就觉得不值一读,因为内容空洞,多为应景之作。而《无法不谈》却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她不是一本说教书,而是作者在亲近地以一种平常的口吻与读者对话交流。她的内容充实而浑厚,每一个案例都经过作者精心的加工和提炼,力图呈献给读者既简练又饱满的情节。作者对每个案例的分析时而点到为止,时而洋洋洒洒,时而俏皮地厉声质疑,令人既深思又感叹。另外作者巧妙地把古今中外的案例放在同一法律问题中,通过比较使读者能有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具体法律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本书最为重要的特质是学堂兄用朴实而生动的文笔带你走进思考的殿堂。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一篇篇的文章其实是一个个发问,从开篇对废除死刑制度的呼喊,对物权法出台效力的质疑,对种种泯灭人性蔑视人格尊严的现象的愤怒,等等,作者无不在发出一种呼喊:同胞们,不要盲从权威,盲从主流,要独立地思考,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因为熟谙古今中外历史的学堂兄深深地明白,只有思考,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一个停止思考的民族,最终会走向毁灭;一个停止思考的生灵,无异于腐朽。
我对《无法不谈》怀有一种期待,期待有一天这本书能被介绍到英美法系国家。《无法不谈》贯通中西,引经据典,想必一定深受英美法系法律爱好者的喜爱。而且,此书谈的是法,讲得也是文化。从一个个具体案件中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法律热点问题,更包涵这些法律问题背后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在极注重案例分析的英美法系国家,此书对于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及隐藏在法律制度背后的传统文化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读完37篇由学堂兄精挑细选的法律随笔和评论令人精神世界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却仍意犹未尽。读到书的最后一页,却满心希望还有另外37篇文章,唯有寄希望于学堂兄能再接再厉,在不久的将来能奉献给我们另一场文化盛宴。
Thomas Jefferson School of Law, LL.MPatel ' McAllister 律师所(美国加州圣迭戈)律师助理:王志明
来源于法律博客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