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研究者以皖南新四军惨遭围歼的结果,逆推出皖南新四军所选择的北移路线是一条错误的路线,是导致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如童志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事行动检讨'兼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刘庭华《略论皖南事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陈枫编著的《皖南事变本末》、段雨生等著《叶挺将军传》等均持此说。黎汝清同志在其所著小说《皖南事变》的代后记中更认为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是皖南事变的'根本性问题',谁指定了这条使全军陷入绝境的北移路线,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的历史责任就应该由谁来承担。也有的研究者认为,'部队最后确定的北移路线,并不失为一种有利选择,它并非是一条自投罗网的自杀路线。有谁能保证说由泾县往北在铜陵、繁昌间北渡,或向东去苏南再北渡,就一定是平安无事或较少牺牲呢?'如李良志著《烽火江南话奇冤'新四军与皖南事变》即持上述意见。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认为,从当时的情况看,对皖南新四军选择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不能一概否定,南下茂林的路线在当时是相对安全的路线。
'
应当承认,由于临时改变路线,不可能对沿途地形、道路、河流等情况进行详细侦察,也来不及进行必要的准备,特别是对顽40师的装备与战斗力缺乏了解,有轻敌思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南下茂林的路线是错误的,甚至认为是'绝路'。
据武之棻回忆:当获悉新四军由泾县云岭南进茂林,有可能进入天目山地区时,上官云相十分紧张地对部下说:'这次作战是胜败的关键。如果让新四军冲到旌德,那里空虚没有驻军队,纵然再增加一倍兵力,也难以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目的。若想在后边追着打,那是走不赢的。'如果皖南新四军在12月28日军分会会议后立即行动,一来可以在政治上占据主动,二来斯时顽40师尚未赶到星潭一线布防,我军一举突围还是可能成功的。即或退一步说,1月7日,我军被阻星潭,形势、地形、时间均对我不利,但如果当时能果断地下决心,不惜牺牲集中兵力杀开一条血路,也是可以突围出去的。
事实上,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一起反共阴谋事件。国民党顽固派处心积虑要消灭皖南新四军,在强迫我军北移并指定北移路线的同时,制定了对皖南新四军的围歼计划,企图将皖南我军压迫至江边,然后与日、伪聚而歼之。在这种情况下,皖南新四军不论走哪条北移路线,与国民党军队的冲突都是难以避免的。
那种把皖南新四军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看作是皖南事变的'根本性问题'的观点是错误的,南下茂林的路线不是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皖南事变是一出悲剧,毛泽东、蒋介石、项英和叶挺四人之间的相互矛盾错综复杂。蒋介石梦寐以求的是吃掉江南这支军队,最后得手了。毛泽东意欲驾驭这支部队,但鞭长莫及。叶挺极力报效中华,可惜壮志未酬;项英百劫而后生,但难逃悲剧下场'这是两党在斗法,这是民族的悲哀,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得益的只能是东洋的日本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江山依旧,松柏常青,但已经物去人非,过去的胜者和败者都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冤屈者的悲愤和后来人的叹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