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这是传统史学观点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定位。但是,如果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替代的,《原来这才是春秋》的作者贾志刚认为'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朝代,应该留下哪一个?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我觉得,作者得出该结论的出发点正是春秋战国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伟大贡献。《称霸》讲述了周王室的衰微及郑楚齐鲁等国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和斗争,并对从管仲改革到蔡丘之盟的齐国称霸之路作了浓笔重墨的刻画。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史学对该阶段研究和普及不够深刻,因此,大多数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估计只停留在'春秋无义战'这样的层次上。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周末年,王室衰微,邦联松散,国家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国家太多,且大小、贫富、地理优势不均,外敌入侵随时都有可能,可以说各诸侯国是生于忧患之中,为了生存,政治改革、外交、战争等被随时运用并不断更新,人类的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后世的政治哲学和军事思想等的形成,离不开春秋战国的历史实践。在不断的斗争中,国家数量逐渐减少,政治文化渐趋统一,为战国争雄及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无须讳言的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白骨皑皑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既有智慧,也有血腥,既有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有滑稽可笑的荒唐闹剧。因为一方面,虽然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奴隶主统治残暴,但并无太多的礼教桎梏和精神枷锁,人性的善和恶,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性并未受到太多的束缚。另一方面,为了生存竞争,各诸侯国对人才非常重视,统治者英明的也好,平庸的也好,都善于纳谏,因此,群众智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史的主要源头。不读春秋,便不知法道儒墨皆源于管子思想,亦不知周公、管仲的治国思想是如此的全面系统,如此的超前。'周公主义,管子思想'是中国思想的主要源头,此后老子、孔子、墨子等不过是其分支而已。一个时代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其经济发达,而是因为思想先进,人才辈出,春秋战国之所以能成为与西方雅典文明相提并论的伟大时代,正是因为它的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如果把历史眼光再放长远一点,不难发现,春秋战国以后,董仲舒也好,王阳明也好,朱熹也好,其思想只是根据封建政治的发展实践和需要对诸子百家思想所作的个人解读而已,并无创造性思想。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历史的大变革、大动荡时代,恰恰是思想大解放的春天。这是历史的幸运,因为,无数生灵遭受涂炭,总算给中华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这更是历史的悲哀,因为没有人愿意用如此惨重的代价去换取思想的解放和创新,但国富民强却又非常需要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如何在不流血的前提下,进行思想解放和创新,是我们永远不懈的追求。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的里程碑。百家姓的来源,成语典故的出处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春秋战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进化也在春秋战国时代快速进行,伴随着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在激烈的争鸣中,建构了中华文化的雏形。《诗经》、《左传》、《孙子兵法》、《四书五经》等成书于此。可见,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爆炸时代,此后,漫漫千年,古人所作的只是对爆炸产物的鉴赏把玩而已。
《原来这才是春秋-称霸》通过犀利而又不刻薄,调侃而又不主观,幽默而又不浅薄的笔法再现了这一时代,虽有模仿当年明月的痕迹,但无疑是最成功的模仿和PK.毕竟,春秋不同于大明,国家林立,人物生僻,缺乏主线,能做到如此,已难能可贵。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