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路卫兵《微历史》的兴趣,主要在于它用'微博体'的时髦形式来记录历史的方式,但读完全书后欣喜的发现,本书并非服务于形式的剪贴加复制,相反,几乎每一个'微历史'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人性关怀和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
'
近年来,微博成为国内一种最便捷的交流方式,也成为民众监督权力最有效的途径。短短的140个汉字,加上几何数的传播速度,使很多以前被视为'秘密'的东西经常被置于阳光之下,难怪李开复说'微博改变一切'。《微历史》一书,模仿了微博的形式,收录了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历史中共约2000则的'微历史',每则'微历史'少则二三十字,多则二三百字,有的是历史人物的奇闻异事,有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事件。但相同的是,在这些'微历史'中,作者没有站在阶级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取舍和加工,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用理性的思维,尽可能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从这个角度看,《微历史》除了形式的上的新颖外,更可贵的是它透过历史,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
用党的教育取代国民教育或者人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死穴,这一点在中国历史教育中尤为明显。我一直很喜欢历史,但从小学读到大学,除了记住了很多年代和人名外,唯一能总结出来的'规律'只有两个,一个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后面的比前面的进步,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好,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好,社会主义比一切社会都好;另一个'规律'就是中国近现代史,除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中国国情外,其他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他们的价值只是证伪,只是用来衬托红花的'绿叶',与此相应的是,共产党人大都是伟大且完美的,其他阶级都是腐朽,自私,目光短浅的。因此,北洋军阀是卖国的,吴佩孚是反动的,汪精卫是汉奸,杜月笙是黑社会等等。总之,这些人都是革命的对象,是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可在《微历史》中,我看到了他们光辉的一面,而那些在历史教科书上,被奉为光辉伟大正确的形象,在《微历史》中,我也看到他们不光彩的地方。'
'
段祺瑞因镇压学生运动,深感罪孽深重,主动引咎辞职并数十年坚持吃素赎罪;吴佩孚权倾一时但在解甲后却两袖清风,他以武力征服闻名天下,但却喜欢读书,尊重读书人,战火四起,他却拒绝入住租界,晚年生活拮据,他却不食洋人之食;汪精卫当年为了回击保皇派对革命党'远距离革命'的诘难,只身犯险刺杀摄政王。汪精卫和张学良是公认的美男子,但他们的爱情观却大相径庭,今天所不同的是,张学良因'西安事变'一俊遮百丑,汪精卫因投日'一丑遮百俊';杜月笙是黑社会不假,但是他的儒雅,他的民族气节,别说黑社会,就是今天的'白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郭沫若、茅盾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可他们在在感情问题上的懦弱、放荡和不负责任和被批为自由主义的那些学者们并无两样。'
'
张謇曾说:'勿爱其长而护其短,勿恨其过而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历史总是在进步,后人应该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放眼未来,而不是用阶级和意识形态去掩盖前人的光辉与伟大。因为,阶级只是革命的工具,而不是历史的现场。从这个意义上看,《微历史》正是作者站在人性角度,通过回放中国百年近代史的一个个历史现场,让历史回归'惜人才、存正论,彰大义'的应有价值。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